三这一战,近卫军新编第二镇死伤最重的,正是麻登云、孙祖寿带去梨花尖水门处的那三营骑兵。
这些骑马上城步战的骑兵,没有装备新式的火器,身上的戚刀盔甲虽然十分精良,但论单兵作战能力仍然不是建虏精锐的对手。
登上城头紧急补位的三千人,伤亡了一半还多。
不过正所谓泥沙淘尽始到金,经历过建虏正蓝旗辫子兵疯狂进攻还能幸存下来的那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精锐,成为这三个营头里的骨干。
紫荆关下的激战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早上,王辅和方孔炤二人联名的捷报,就被一队紧急派出的信使快马送往了居庸关方向。
与此同时,十一月十七日的上午,原本计划要等到莽古尔泰的消息传来之后再做决定的黄台吉,也再次怒气冲冲地率领着麾下的建虏和蒙古大军,来到了八达岭下。
而这一切,却要从杜勋跟着满珠习礼手下的两个科尔沁骑兵来到怀来城说起。
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杜勋满肚子忐忑不安地,跟着两个语言不通的科尔沁骑兵,一起离开了居庸关。
来自满珠习礼麾下的两个科尔沁骑兵,一前一后,将杜勋夹在中间,沿着时宽时窄的军都陉一路往北。
满珠习礼进入居庸关后,崇祯皇帝没有限制他的自由,反倒让牛聚明将他与其麾下侍从安排到了一起,给予了皇亲国戚的礼遇。
等到定下了杜勋作为答复的使者之后,牛聚明又让满珠习礼自己挑选两名科尔沁的侍从人员陪同前去。
且说,杜勋三人离开了八达岭所在的山谷出口之后,地势逐渐开阔起来,三人转而往西,一路来到了榆林堡外。
在榆林堡,三人遇到了奉命留驻此地警戒居庸关方向明军的正黄旗牛录额真何洛会。
何洛会一看来了明使,留下本牛录的一名分得拔什库(牛录额额的副手)守卫榆林堡,自己亲自带着数十骑精锐,押送三人去了怀来城。
黄台吉听说居庸关那边这么快就有了回应,心中也是急切,立刻就让人将杜勋三人带到了他如今所居的前怀来卫指挥使官署召见。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未时,也就是紫荆岭上的激战刚刚落下帷幕的同一个时间,黄台吉在怀来城中的行宫之中高官云集,建虏正黄旗、镶红旗的贝勒大臣们,漠南蒙古归附后金的各部首领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人人都在等待着居庸关送来的答复。
这个答复到底是什么样,对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都是相当的重要。
若是居庸关方向的明朝大臣或者镇守大将屈服了,甚至距离居庸关并不遥远的明朝京师的君臣屈服了,那可就太好了。
因为对任何一位真正有头脑的首领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的选择。
但若是明朝一边没有屈服,那么又该如何呢?
天气越来越冷了,桑干河上都结了冰,人马已经可以踏冰而过。
这对以骑兵为主力的建虏和蒙古jūn_duì 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这么多建虏和蒙古jūn_duì 进入明朝腹地,又有大同、宣府这样的坚城未下,屹立在他们的身后,若是屯兵敌境,久而无功,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一直等待下去的。
不管接下来到底是进攻,还是撤退,都必须要尽快做出决定了。
这也是这两天来,岳托、达尔汉、范文程等人一再向黄台吉进谏的内容。
当然,这也是黄台吉如今的想法。
毕竟,在明朝境内驻留的时间越久,他心中对于辽东后路的不安之感,就越是鲜明。
桑干河都结冰了,鸭绿江只会冻得比桑干河更加彻底!
那么已经休养生息了一年的辽东镇、东江镇明军,听闻我大金国八旗主力破边而入明朝腹地,还会继续老实下去吗?
他们要是一直这么老实下去还好说,可若是不老实,大金国的后路岂不危险?
若是自己能够快打斩乱麻进抵明国京师城下,那么一切都还好说,届时辽东明军铁骑必将回师救援北京,如此的话,单单一个东江镇,他黄台吉还没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