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七二六章 战后局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二六章 战后局面(1 / 2)

十二月初五日,尚可喜、班志富率领幸存的余部一路冲破躲过各种围追堵截,奔回江州城的消息报送到安东城之后,毛文龙很快就传令东江镇各路jūn_duì ,各守城池,等敌来攻。


这个时代,尤其是这个季节这个滴水成冰的月份,但凡是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特别是主动发起攻坚的一方,都是伤亡惨重的一方。


即使有着不少火炮的东江镇明军,在离开自己坚守的城池墩堡炮台之后,顶风冒雪数次强攻镇江堡,也仍然遭遇了严重的伤亡。


镇江堡虽然数次摇摇欲坠,东门一带的城墙几乎已经成了断壁残垣,但是坚守镇江堡的建虏正蓝旗大军就是死战不退。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整个战略意图已经基本达成的情况下,转守为攻,也就是自毛文龙以下东江镇各路总兵的一个必然选择了。


李信夺占复州城,留守沈阳的建虏高层可能会无动于衷,因为复州城并不是关乎全局的城池。


陈继盛、孔友德等人登陆豆满江口,以及刘兴祚等人夺占镜城、俄朵里城,也都算不上动摇后金国高层战争意志的关键举措。


甚至毛文龙攻陷镇江堡,都不一定能让留守沈阳的代善下决心请求黄台吉回师。


但是攻陷了赫图阿拉却不同。


当年毛文龙率众深入敌后,沿着鸭绿江乘船北进,然后在鸭绿江上游弃舟上岸,攻入建虏后方的时候,一度火烧萨尔浒一带建虏粮仓,也算是立下了奇功。


但是当时赫图阿拉一带建虏驻有重兵,毛文龙所部没有敢于前去冒险。


而这一次,尚可喜却做到了。


接到了毛文龙、褚宪章联名发来的东江镇战报,崇祯皇帝自是高兴不已,而当值的内阁和军机处上下更是一片欢欣鼓舞。


尚可喜所部不仅率军烧了建虏的故都,所谓的龙兴之地,而且还生擒了上任奴酋幼子费扬果,然后成功返回东江信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天命在我大明啊!


本来已经休沐在家的在京官员,还有东江镇捷报行经之地的官员,再一次率先掀起了一股歌功颂德的风潮。


各种歌功颂德的奏章,一封接着一封地通过通政使司被送进了内阁大堂,送进了司礼监,最后被送进了崇祯皇帝乾清宫的御书房。


与东江镇的凯歌奏报不同的是,李信自从上一次报送了夺占复州城的捷报之后,就一直没有了动静,直到最近才又转经登莱巡抚之手,报送了旅顺镇守府最新的战况。


自从多铎轻敌大意中伏身亡之后,多尔衮怒不可遏率领正白旗大军快速南下,与镶白旗jūn_duì 会师之后,合兵来攻复州城,欲给自己的同母弟弟报仇雪恨。


但是,早有防备的复州城,并不是多尔衮想攻就能攻下的。


几次强攻不下之后,多尔衮失去弟弟的痛楚也渐渐平淡,情绪也变得平静了下来。


再以正常的头脑和水准盘算一番之后,多尔衮很快就留下一支镶白旗的jūn_duì 围城,然后自己率军退回到复州城以北的永宁堡、五十里堡一带驻扎,打起了围点打援的主意。


然而随着辽东半岛上的气候越来越寒冷,旅顺镇守府所属的金州城也好,青泥洼堡也好,以及东江镇左路明军驻防的红嘴堡、望海堡也好,并没有一兵一卒来增援复州城。


与此同时,复州城外负责围城的镶白旗jūn_duì 却也坚持不下去了,终于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放弃了复州城,撤围而去。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李信、张可度等人才第二次把复州城保卫战的情况再次派人送出。


与辽东转攻为守的局面大为不同的是,同一时期的西北各地,却是一直处在持续的攻势之中。


前番云集归化城中的大批明军,除了山西镇总兵王国梁奉命率领步兵留守归化城之外,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亲率赵率教、祖大寿、曹文诏以及额尔克褚虎尔、哈丹巴特尔各部骑兵,累计两万四千余骑,分作三路纵队,浩浩荡荡地向西开去。


摆在李邦华面前的难题,不是率军踏着坚冰渡过黄河南下,去占领河套地区,相反,最大的难题,反而是在白茫茫的冬季大漠草原上,去寻找建虏的西路军和鄂尔多斯部的驻牧地。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