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到了这两万多人的援兵之后,梁鹄立即命令赵云带领他们增援北线战场。而此时的北线战场,由于刚刚吃了一场败仗而显得军心不稳。苏宁只好放弃后方的军事基地,带领着快要粮草辎重的全部兵马与主力部队会合。一来可以临时填补前不久打败仗造成的兵力缺口,二来也可以借助主力部队的兵力掩护粮草大营。
只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敌人突袭粮草大营的路程大幅度缩短,而主力部队也不得不分开更多的兵力负责粮草大营的侧翼掩护,这就限制了粮草大营出击兵力的总数量。
这样一来,皇甫嵩能够采取的策略就变得更加保守。取得进一步胜利的希望也变得更加渺茫。所以在苏宁的后方部队到达战场之后,自然军心士气有了小幅度的回升,但所有的将领都知道这样的回升只是短期内的效果,长期来看,由于不太可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军心与士气必将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落,到时候,但愿这些事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溃逃,否则的话,整个凉州都将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就在这种悲观的情绪在中高层指挥官中间蔓延开来的时候,一条消息的传来,立刻振奋了他们的人心。赵云亲率两万大军正在日夜兼程向北地郡赶来。
到时候,比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汉军届时的兵力人数将接近十万,而鲜卑骑兵的人数,每一天都在出现着不同层次的减少。
这个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劫掠的刺激。对于鲜卑骑兵来说,通过劫掠获得财富,是他们放弃战争的最佳动力,与他们而言,战争的纪律和策略显得并不重要,他们只在乎勇猛的杀戮,然后得到应该属于他们的财富,这就是他们的战争哲学。
而农耕则要求士兵没遵从策略与纪律,然后按照所谓的阵法和谋算获得最终的胜利。
然而他们自身能够得到什么呢,没有畅快淋漓的劫掠与杀戮,没有丰厚的财富作为奖赏,他们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参与到战争当中去。
每一个农耕文明在战争方面都有着类似的弊端,虽然到后来他们不断发展并完善了军事动员机制,并且在思想上不断灌输保家卫国的概念,但最终在扩张和工业发展等方面落后的情况下,依旧不能在战场上取得明显的优势。
如果,如果对方的战斗意志开始下降。军事纪律,变得烦乱不堪,无法策划组织有效的大规模作战。那么他们取得胜利的希望,也就慢慢的出现了。
军事纪律,是农耕文明的唯一优势,如果无法凭借这一点取得布局方面的优势,那么最终得到的就只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