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大师不难做,只要肯想辙。
………………………………………………
1921年4月8日,星期五。
“叮铃铃……”
“boss,你的电话。”
“谢谢,爱思。”
袁燕倏袁大师接过电话道:“你好,哪位找我……”
“你是休斯先生的秘书啊?他请我去他的办公室谈一下我最近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面的那篇文章啊。那我当然要说……”
“不好意思,请替我向休斯先生道个歉,今天我没空。”
等他“哐当”一声挂掉电话之后,摩曼小姐有些惊讶地问道:“boss,那可是国务卿先生啊!他找你也不去吗?”
我们的袁大师拿起看了一半的《世界报》,最里面懒洋洋地道:“国务卿怎么了?他叫我去我就去啊?我又不是联邦政府的雇员,起码邀请我吃顿晚餐才行啊。这老家伙真是一点礼貌都没有……”
“嗯……”见识过他神奇之处的女秘书再一次见证了他另一种的神奇。
他们住进玫瑰木酒店已经一个礼拜了。在这七天里面他还是干了不少活的,主要有这么三件事情:
第一,他把《西线无战事》给“写”完了,送到印刷厂排版去了。
第二,他把《辐射》第一部的剧情改写成了一本同名小说,这次不用加双引号,因为真的他自己写的。这一个礼拜的时间主要花在这本小说上面了。
第三,他编了一本科幻小说的选集,把《辐射》连同之前的三本科幻小说都给放了进去。
其实也不用问了,袁大科学家做这三件事情都是为了那位真-大科学家准备的。
而“艾伯特-安斯坦”此时也已经抵达了美利坚。(笔者注:艾伯特-安斯坦是当时的中文译名。民国和后世的译名有些区别,比如牛顿被翻做了奈顿,地心引力叫做地心吸力。不过为了方便起见,还是用后世的称呼吧。)
这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美国。按照原计划,他此行有两个任务:第一位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募捐,第二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四场关于相对论的演讲。
其实这两个任务的出发点都是经济原因。爱因斯坦此时因为家庭负担较重,再加上德国严峻的经济形势,他的手头确实有点拮据。所以来海外寻求经济援助了。
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表妹爱尔莎一起来到了美国。
除了他们两位之外,陪同的还有代表犹太复国运动和希伯来大学的哈伊姆-魏茨曼(azriel weizmann 1874-1952)。
此君出生在俄罗斯,后来移居英国成为了一位化学家。他是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之一,并成为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最高领袖,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
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后,魏茨曼以其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崇高威望和卓越贡献而被称为“以色列之父“,并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统。
我们的袁大师虽然一直憋着劲想要坑一把犹太人,不过对以色列在中东建国这件事情那是乐见其成的。
没有这根小搅屎棍,万一阿拉阿伯的社会主义复兴运动真的成了,那该怎么办?
再万一成了之后的阿拉阿伯出了一位像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霍查那样能在国内消灭绿绿的强人,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