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某些人讨厌但是某些人喜欢的东东又来了。
………………………………………………………………
“作为深刻影响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袁燕倏先生是当今中外历史学界最为瞩目的研究对象,甚至没有之一。所以有了“袁学”这个说法。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所谓的“袁学”研究都已经走入了误区。
西方历史学界太过哗众取宠,完全失去了严肃的学术性,沦为彻底娱乐大众的小说家之言。尤其是近几年某位美国畅销小说家写的关于袁先生的著作,不但大搞神秘主义把袁先生说成是具有超能力的“竹林贤者”,还用阴谋论把袁先生设立的scp基金会强行附会成在幕后影响历史的神秘组织。
而这样的“历史”著作自然是流毒无穷,对于袁燕倏先生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反观我国学界对于“袁学”的研究,却因为研究者们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成了一场意识形态交锋。
左派认为袁先生和托洛斯基惺惺相惜,身边还有不少无政府主义密友,所以他其实是打着自由主义幌子的左翼分子。而且他很可能是革命手段非常激进的布朗基主义者。
右派自然斥之为无稽之谈,他们认为袁先生的新古典自由主义立场从来没有动摇过,“奥地利学派的中国副院长”这个荣衔对他是实至名归。
这样的辩论只是抒发辩论者的胸臆,对于学术研究毫无益处。
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创办一本专门的“袁学”杂志。本刊选取的稿件都是基于袁燕倏先生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文章,这些资料主要是同时代和袁先生接触过的各界人士所著文章、日记、书信、访谈和回忆录。
我和我的同仁们希望以此正本清源,还历史和袁燕倏先生本来面目。”
——节选自《(袁燕倏研究)创刊词》
“我在八月四日(一九二二年)的《晨报副刊》上看见鸿渐先生的杂感,很诧异天下竟有这样拘迂的好好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还来同《学衡》诸公谈学理。
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所以,决用不着较准,只要估一估就明白了……
总之,诸公掊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在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然人!“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节选自鲁迅《估(学衡)》(笔者注:当时他以风声这个笔名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这篇文章。读读这几段就知道他老人家为毛敌人多了。)
“我这位‘好好先生’拜读了风声先生八月九日在本报发表的杂感。风君学识深厚,我所不及也;行文痛快淋漓,也让人击节。
不过作为好好先生,我有一言不吐不快,《学衡》派中的吴君和我在纽约就有过当面的交流,他维护国粹的心意还是好的,他对于“国粹丧失,国将不国。”的忧虑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对……
所以我认为不宜对《学衡》诸君太过苛责。”
——节选自鸿渐《再估(学衡)》
“鸿渐先生的那篇《再估(学衡)》尽显他留洋绅士的骑士风度,只不过这里是中国,费厄泼赖精神应该缓行……”
——节选自鲁迅《再再估(学衡)》
“风声先生的《再再估(学衡)》让我很是讶异。风君笔法诚为老辣,胸襟却颇偏狭,他的文章似是出自绍兴师爷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