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浩担心的一个问题,皇后姓曹,和樊楼背后的主人一个姓。
赵祯作为大宋的元首,肯定不可能出面,而皇家府库素来由皇后掌控。
“那笔金银本来用作淮南赈灾之用,并未入内府库。”
呃…
言下之意,什么意思?
赵祯沉吟片刻,低声道:“皇妹,让皇妹代朕持股吧!”
“哦…是!”
不知道赵祯缘何如此打算,但不管怎么说比皇后更好,好歹与卫国长公主算是老相识,旧交请。
最重要的是,将自家生意与皇家彻底绑在一起。
再要动杨家,等于是和皇家过不去,试问…谁有这个胆量?
当然了,向赵祯的许诺也必须达到,否则就有欺君之嫌,到头来也无法交代。
赵祯问道:“杨三郎,朕问你…烙这张饼,需要多久?”
“十到十五年。”杨浩想了想,回答的比较保守。
“好。”
赵祯点点头:“别让朕失望。”
“臣一定肝脑涂地,全力以赴,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一时间,杨浩只恨自己成语学的不好,想不出更多表忠心的词来。
“行了。”
赵祯白他一眼,悠悠道:“皇妹的态度…你是有功的。”
杨浩轻声道:“官家谬赞了,臣其实什么都没做,长公主态度有所改变,乃官家爱护之故。”
“朕就这么一个皇妹,自当爱护。”
赵祯悠悠道:“能见到皇妹展露笑颜,朕心甚慰,你这个说客虽不合格,但差事…办得还算不错。”
“谢官家认可。”
“往后你每月至少来一遭玉津园,向皇妹交代生意之事。”
“是!”
“你且去吧!”
“臣…告辞!”
杨浩走了,王守忠如同鬼魅般出现在赵祯身侧。
“官家答应了?”
“嗯,大伴以为不妥?”
“那倒没有,不过此子的想法…着实非同一般。”
赵祯悠悠道:“非常之才,非常之想,虽不合常理,但朕倒是真想瞧瞧,他到底是信口雌黄,还是信誓旦旦。
范希文、韩稚圭之后,朕算是看明白,寻常革新之路走不通。欲变革,或许真得如杨三郎所言,绕开了,另辟蹊径。”
“官家睿见。”
“也是无奈之举。”
赵祯长叹一声:“这小子,朕就知道,他能上疏,必是早有谋划。
只是没想到,绕了半天,竟是要同朕一道烙一张大饼,口气着实不小。
敢说出这番话,能有这番胆识气魄之人,大宋…还真是凤毛菱角。”
“老奴不懂国之谋略,但不屈从,不盲从的青年俊才,这些年,确实不多。”
王守忠悠悠道:“兴许真是神仙弟子,天降奇才于大宋。”
“是不是奇才,能否成大事,还需拭目以待。”
赵祯淡淡道:“朕打算让皇妹代持三成股,你…去安排一下吧!”
“啊?是!”
王守忠微微吃了一惊,旋即好似明白了什么。
“还有…”
赵祯沉吟道:“有些人的手伸得太长,恐怕得敲打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