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孩儿便去谢辞了老师的举荐,不去拜访梁大将军府了,便归家好好奉养母亲。”青年吓得一身是汗,也知父亲所说乃是大义所在,连连暗叫自己糊涂,那梁冀飞扬跋扈,擅权独断,乃是佞臣。自己只一心想着出仕为国,未虑及如今梁氏当权,实是为其效力,助纣为虐,若非父亲当头棒喝,实是有亏大节,暗暗惭愧。
“梁大将军!”刘志、赵嫣两人听来人提到梁冀自是多加了三分注意,更说效忠汉室,不愿助梁冀为虎作伥,更增了几分友善之意,接着听中年书生又道,“唉!你老师胡公位居司空,仅次三公,又曾任过太尉。你可知却为何如此畏惧梁冀?”
“想是老师与梁冀同殿为臣,生性淡泊,不欲与其争夺虚名,是以事事忍让。”青年也知梁氏一族势大,朝中大臣实难与其抗衡,却不愿名言老师畏惧梁氏。
“哼,你老师这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大汉之中,想是再没人比胡公将《中庸》读的更好的了,可算是深入肌理,透入骨髓了。”中年书生讥讽道。
“司空?胡公?这两人说的定是胡广那老头。”一旁的刘志心下暗道,“想那老头当真是匹老狐狸,圆滑世故的紧。朝堂之上连句话都不敢说,那梁冀说什么,这老头便唯唯诺诺的称是,今日这人如此说这老头,当真解气。”对两人所说更增了几分兴趣。
这几句话说得青年脸是一阵红,一阵白,他知父亲对老师有成见,也再不敢辩驳,只连连称是,那中年书生道,“邕儿,也赶了不少路了,先停下歇息一阵吧。”于是三人一马便停在道边一颗树旁休息。
“唉,想胡公本是……”三人停在树旁,已离志、嫣二人不远,那中年书生似是还有话说,刚坐下又与青年谈论起来,浑没看见刘志二人,那仆人却看到近处山脚下有两个少年男女,想知会老爷,却也不敢插口。
却听中年书生又对那青年说道,“为父从前深慕胡公才识,胡公可称得上‘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揽之’,当年的策试第一,岂是徒有虚名。当年想拜在胡公门下学艺之人何止万数,为父亦是几经辗转求告才能让你拜在胡公门下。想胡公身历五朝,竟然愈来愈……奉那中庸之道,若不是三年前那事,哎……”
青年知父亲不欲加以微词,不说老师圆滑谄媚,却说是“奉行中庸之道”。他儿时素知父亲对老师胡广极其推崇,可近几年却似对自己老师极其不满,每每论及先是满脸忿色,接着连连叹气,自己也不便多问为何,今日父亲竟亲口提及此事,不免格外关注。
“当年质帝夭亡,梁冀欲立蠡吾侯刘志为帝……”中年书生道。
“咦,他们怎的又说到志哥哥了。”一旁赵嫣本对什么君严公、胡广从未听闻,丝毫不敢兴趣,此时竟听到刘志,不禁便十分关注起来。
“想是梁冀看此子年幼无德,便想挟之号令天下,而群臣中皆以清河王刘蒜严谨持重、举止有度,欲立其为帝……”
“志哥哥年幼又怎么了?怎么便无德了!”赵嫣听得这中年人竟指责心上人,大感不忿,一双明丽的眼睛在远处瞪视着三人,刘志也冷哼了一声,之前对那中年人的好感也去了几分。
“当时为首推重刘蒜的便是太尉李固、汝师司徒胡广、尚书杜乔。哪知,嗨,待得新皇继位,梁冀翻出旧账,诬指他三人说新皇不配皇位,更与人阴谋勾结,意图不轨,便将三人下在狱中,以三人妻儿要挟,欲令三人屈顺自己,李固、杜乔两人抵死不从,哪知……哪知你那老师却怕死屈从,李、杜二人竟被梁冀杀了暴尸于城北,无人敢去为其收尸……”
“啊!……啊!”赵嫣忍不住叫出了声,连用手掩口,刘志心中也是惊呼一声,隐约记起这事,当时他刚即位,朝中之事皆由梁太后、梁冀做主,只对自己提到说过“李固、胡广二人阴谋叛变,已被处死。”他当时也并未在意,不想竟是如此。
“何人在近处?可否出来相见?”青年对着志、嫣二人处一望,已看到二人。原来中年书生和青年听到赵嫣低呼,心中一惊,想不到这荒山野岭之外竟然有人,而适才两人所说虽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言,却也对当今天子、大臣不敬,事涉隐秘,不由暗暗担忧,随即住了口,四下张望,却看到一旁那奴仆满脸苦色,望着主人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