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章旻青的心里是很矛盾的。两世为人带来的不同的思想和理念,此刻正在他的脑海里打架。这世的章旻青这些年来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科举获取一官半职的出人头地。
而前世的章旻青又告诉自己,这大明朝的文官们,没一个是好东西!不管是眼下掌权的齐楚浙党,还是眼下处在下风头的东林党,或是将来的阉党,全都是一丘之貉。
章旻青放佛又听到了那位在这世,三十多年后凄凉自尽的崇祯临死那句话:“文臣个个该杀!”。章旻青是真心不愿意和这些看似道貌岸然,实则迂腐固执,满肚子各种名利私欲的伪君子们为伍。
不过,话又说回来,眼下的章旻青能有别的选择吗?不管他愿不愿意,似乎这科考的路,他都必须要走一趟。
不然的话,就算他承袭了那个副千户的官职,在重文轻武,被文官集团垄断了话语权的大明朝,他依然还是任人宰割的一块肉而已,能不能在这飘摇将乱的世道里活下去都是问题。
看着手里拎着支鸟铳的章旻青呆呆的低着头不说话,包括吏目李沧安在内的所有人,此刻也都闭上了嘴,生怕开口会打扰到章旻青的思考。
这也许是昨天流出的传言带来的功效。
“这事我觉得还是先放放,眼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考过童试,而不是怎么报仇。仇要报,但需要耐心的等待机会!这事我再想想。”
章旻青终于从神游状态回到了现实,看着四周围着他的人,撂下这句话后,把手里的鸟铳交还给李沧安,招呼上,站外人群外面的七斤,自顾自的往家走去。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此刻的章旻青情绪有些低落。原因也很简单,只熟悉热兵器作战的章旻青,在发现大明jūn_duì 装备的鸟铳,比他想象中的更差劲后,有些茫然。至少眼下,他空有领先这个时代四百年的见识,却不知道该如何施展。
不要说想组建一支现代化jūn_duì ,装备步枪大炮了,就算想要装备起比这个时代略微先进点的前装线膛燧发枪,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这至少表明,组织一支强力的jūn_duì ,一时半会的,怕是很难实现。这条路既然走不通,那么,有另外的路可走吗?
回到家的章旻青,把自己关进了房间,不见任何人。
经过了近一天的思索,章旻青终于有了决定。想要依靠他的见识改变大明覆亡的结局,首先他就要最大限度的获取话语权。
获取话语权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做足够大的官,成为一帮文人的领袖。至于另一个么,那就是想想该在这个时代里怎么赚钱。只有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他才能支撑起一个初级的工业化体系,不,称不上工业化,只能是作坊化。
不管是做大官还是掌握足够的经济力量,有一点都是必须的,那就是名声。这个时代,想要扬名也不象后世那样容易。后世扬名只要做到一点——不要脸,基本都能扬名。什么隐私八卦、偷情劈腿,都能成为扬名的工具。
但这世不能这样做,在这一世,要是坏了名声,头上戴上顶私德有亏的帽子,那这辈子基本就再无扬眉吐气的希望了。不说人人喊打,也是所有人一致鄙视的对象。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道,想要扬名,太过标新立异是不行的。
那么走正途扬名,科举无疑是最佳选择。只是能不能一路顺风的闯过乡试和会试考中进士?章旻青他心里没底。不过很快的,他就想到了办法,在考文进士的同时再考个武进士,文武双料进士,这会应该是凤毛麟角吧?应该足够在官场扬名。
考武进士的话,以他现在的学识,考策论应该是小菜,弓马武艺,也是家学渊源。眼下唯一不清楚的是,报考了文秀才之后,还能不能报考武秀才?
按照惯例,武举的考试比文科的各级考试都是推后两个月进行。例如,二月份考文科的县试,那么武科的县试就是在四月份。乡试和会试也是一样,文科乡试在八月,武科乡试在十月,文科会试在二月,武科会试在四月。考完文科,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武科的考试。
想到就做,章旻青起了个大早,卯时初刻出发,带着七斤,走了四十里山路,直到午时初刻,走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到了慈溪县治所在的慈城,去拜见县尊刘元白。
慈溪县令刘元白是扬州府高邮人,在学业和仕途上,也算是颇多坎坷。说起来,他也算是年少成名,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了举人。中举之后,师从于大儒钱一本。
不过,他在会试的时候,却命乖途蹇,连考了四次都没中。
万历三十二年,钱一本受邀去东林书院常驻讲学,他也跟着钱一本到了东林书院,于是就理所应当的成了东林的成员。
直到万历三十五年,也就是1607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与东林出身的钱龙锡、左光斗、杨涟等人都是同年。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不过,刘元白眼光还算不错。中进士后,原本是要留在京里任科道的,他却想方设法的谋了个外放,被任命为慈溪知县,躲过了今年的京察。而留在京中的几位东林同年,却在这次京察中,全被罢了官。
身为东林的一份子,他知道,尽管没被罢官,却也升迁无望了。朝中掌权的齐楚浙党,是不会让他这个东林成员升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