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钢箭,最后以东川要塞中的大理护国军完胜,整个战场上中部位置,坑坑洼洼,很多人被砸成了残废,直接毙命的也有数以千计。而真正死伤惨重的都在东川要塞的城墙下方。
东川要塞的城墙有一个八十五度的弧度这个弧度给城头上发射弩箭的战士,一个全视野的射击。几乎没有射击死角。杀戮只需要机械的进行,大致的瞄准一个目标,射击,上弦,观察目标,蹲下或者直接倒下就射击下一个目标,如此往复。
十支箭矢发射完向左侧退后,让下一个战士射击,东川要塞的三层位置上,每一座主题要塞周围都有近千个射击位,一层就有三百多个。每个位置上有两名战士负责射击。
发箭的速度,不知道比那些拉弓射箭的要快上多少倍。而且最重要的是节省力量。不用拉满弦瞄准这样的过程消耗力量,一般三石的制式弓箭,能射十几箭以后在去拉弦胳膊上就很难再用力了。
但是这种连弩是用拉杆上弦设计,一个小小的滚筒就就让上弦变得不那么费力了。而韩振汉设计的弹簧回程更能把这种十连转轮铁弩射速再升一档。只不过这个型设计可能要先装备给了阿里不哥的jūn_duì 当中,因为设计图被韩振汉直接派人送到了运城。
因为韩振汉觉得大理的成败并不在他未来的考虑范围里面,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却是和大理接壤的,如果自己拿下了大理,想要在大理安心的发展一段时间,获得更多的资源,就肯定要和阿里不哥还有忽必烈进行一番周旋。
并且支持阿里不哥,提高他的实力也符合韩振汉想要给南宋续命的想法。历史上南宋也就只剩下十几年的蹦跶时间了,对于远征出海,支持韩振汉八百人出海的资源,并不算多,船队的规模也不算大,但是算上家眷,在算上准备招募的移民。
没有个万八千人韩振汉还真觉得人数不够,而支持一万人以上的队伍,在大海上维持生计,保持健康,最后在登陆之后还能在新大陆上迅速的建立起城镇。那就需要更多资源。
而对于第一款机弩,的改良版,韩振汉在内部生产上为其命名为,“灿六零”这个用王参谋的名字为其命名,而它的年代以及它的有效射程正好和六零相符,这个被生产者更习惯的叫做“六零弩”。
白老板也提出过,这种弩拿给蒙古人,会不会被人用来屠杀汉人,韩振汉说了句非常不负责任的话,他说,
“有没有这个连弩,蒙古人都不会对屠杀汉人有什么顾虑或者手软,但是如果他们敢拿来打我的人,那我就更加先进的武器来对付他们,起码射程不止六十米,激发速度更快的弩我还是设计的出来的。”
有反制办法就不怕武器流出,而且韩振汉在米国留学期间,一个种买卖曾经在他的脑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就是韩振汉亲身参与其中的一次生意就是,米国拿出那些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灰的春田步枪,用出厂时的价格卖给清朝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