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伏泉在朝堂献完屯田移民的策略后,在京中除了和伯父伏完一起,一一接待那些上门庆祝的亲友之外,就是处理其他琐事。
五日后,宫中才传来消息,皇帝刘宏最终还是决定同意伏泉屯田移民的策略。
刘宏下令,在幽、并、凉三州之外,扩土三千里,仿西域长史之例,设塞北长史,归并州刺史部管辖。同时,以前汉武帝时所建受降城为塞北长史治所,令北地太守皇甫嵩出任塞北长史。
同时,刘宏又令天下各州郡,号召百姓愿出塞屯田者,自备经费,凭所在州郡之“传”,前去开开垦土地。到达塞外后,他们在向朝廷假贷牛马、种子、女人,农具等物后,每年以田亩牛马产出,由当地官员衡量物价,从而买卖来交朝廷规定的赋税,交税满十年以后,其所种之地为归其私有。
同时,又令现在依旧在草原之上的并、幽二州的兵马,各移半数兵马,由西域长史皇甫嵩统领,戍守草原,以震边塞,同时尽缚不服王化者,尽数内迁,填塞幽、并、凉这大汉人口相对较少的三个边塞之州。
皇甫嵩在迁任北地太守前,可是刘宏的侍郎,可以说因为其叔皇甫规的关系,极其受刘宏看重。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北地这个面临鲜卑、羌人等胡族时常侵略的北疆边郡,刘宏特地选择皇甫嵩为北地太守,希望用他的才能继续为大汉守边。
这一次塞北长史初设,北地原本要防御塞外的地位就大大减了折扣,按道理来说只要派遣能吏,威慑境内羌人,便可使北地安定。因此,并不想大材小用的刘宏,便改让皇甫嵩这个军事才能不错的亲信,去作为塞北长史的试验品,为大汉摸索屯田。
这旨意里,其实伏泉有两点,是伏泉非常不满意的,因为这与他原本提出的策略相比,实在是有些大打折扣了。
第一点,却是这旨意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让很多胆小思乡之徒退缩。既然号召的是无地的百姓,也就别指望那些破落户里,有多少人会有胆子去塞外了,首先就是自己的路费恐怕就没人凑得齐了。
当然,对此伏泉也无可指责,方今大战刚落下帷幕不久,恐怕大汉的钱袋子,皇帝刘宏的西邸早就亏空了,能忍住不把那些牲畜妇女,当成财物奴婢贩卖天下,就已经是刘宏这个贪财皇帝最大的让步了。
估计如果不是刘宏看出,现在草原空虚,他只要能移民,就能顷刻间为大汉拓土至少数千里的诱惑,否则,是肯定不会下这个命令的。
不过,虽然这样一来,能够下狠心去塞外的人会更加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不是坏事。终究,那些肯去假贷高利贷,或者用其他各种手段聚集钱财,出塞屯田的,肯定都是有大心脏和大毅力的人,这样反而能极大的避免那些知道塞外贫苦,从而出现干了一半就逃跑的百姓的概率。
伏泉相信,只要能看出自己吃苦十年,就能摆脱自己贫苦的百姓,是绝对不会在意没钱去借高利贷的,或者遍卖家产的。不由得,这让他想起后世的闯关东来,毕竟,总有那么一些不满足与生活现状的人,是不会介意这些困难的,如果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他们也根本不用去参加屯田了,反正现在大汉人多,总会有人去塞外的。
至于第二点,便是强行迁徙塞外胡族入幽、并、凉三边,毕竟,本来这三州和草原就相邻,加之其境内内附胡族也不少,现在塞外那些蛮夷胡族内迁,伏泉策略里面的用陌生环境同化的作用,效果会非常小。
甚至于恐怕会有很多蛮夷,为了逃避汉朝的制裁,自己舍弃了自己部族,直接加入三边境内的匈奴、乌桓、羌人等部族寻求庇护,到时候,就是当地官员甚至汉朝知道这些情况,也会因为要安抚这些内附胡族,而置之不理,如果真这样的话,伏泉所献出的化胡人为汉民的策略,可以说是直接泡汤了。
早知如此,伏泉还宁愿冒着天下众人的口诛笔伐,把塞外那些不服王化的异族,用他的老办法,高于车轮者,全部杀了了。至不济,就算不能杀,也要把那些胡族赶走到其他地方自生自灭,也不能像这样,变向的让那些蛮夷胡族拒绝同化,毕竟这可是为祸之道。
想来刘宏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也是看到现在内附诸胡,对于汉室的恭敬态度以外,剩下的原因和下旨让无地百姓自备经费一样,西邸之内恐怕早就空了,没钱去把那些胡人送到大汉的南疆去同化了。
可惜了,无论是皇帝刘宏,还是大汉的百官公卿,都不明白,将那些胡人养在边塞,让他们继续按照以前的文化习俗生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又过了两日,伏泉在慕容水苏的服侍下,换上了一身白服,前往故太尉段颎府中,之所以去哪里,是因为今日是段氏族人祭奠段颎的日子。
至于慕容水苏,现在却是伏泉的小妾,自从伏泉保住他父亲慕容拔的命,这女人可谓是对他百依百顺,并且草原女人的开放,也让他解锁不少姿势,倒是令伏泉迷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