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人都出来了,他们虽然不认识方岚,但都来向他道谢。余氏可高兴了,站在人前说道:“这位大侠叫方岚,是我的兄弟,现在为我们地方上除了大害,真叫人扬眉吐气。今后就住在我家,不走了。”一个劲的与来人招呼,强要方岚住下来。方岚十分担心昆仑派的命运,但已经一年多了,事情早就过去了,他想这里十分偏僻,正好静下心来研究两种仙气的融合之法。
再说杨国忠。安禄山离开京城之后,他就坐立不安。但是唐玄宗已经决定了的事,他没有办法阻止,在书房中冥思苦想,但怎么也想不出对策。
杨暄走了进来,杨国忠从冥想中醒来,想起了新近投靠他的魏仲犀。当即问道:“新来的侍御史魏仲犀怎么样?”杨暄说道:“我正要向父相汇报,这人不错,办事用心,对父相很是忠心。我用心考察过多次,可以重用。”
杨国忠说道:“他既然表现得好,就当亲信看待,不过还要认真考察一下,看他是不是装的,要是用错了人,那就要坏大事了。我们现在必须有一帮人,有了这些人为我们助威和支持,就是新皇帝上任,也不能把为父怎么样?他要管好朝廷就得用为父,否则就寸步难行。”
杨暄说道:“这些小官虽然有些作用,如果没有大官们撑着,掌管朝廷是办不到的。”“你小子说得有理,为父现在就要作手这件事。”杨国忠扳起指头,计算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主官,有多少人是他的亲信。
杨暄说道:“朝野之上的闲言闲语很多,都在说父亲换官太快,有些部门大换血,影响办差。”“谁说的,我还嫌慢了呢?让那些跟我作对的人主管一面,我想办的事,那能办成。说这话的人,就在反对我,你是御史台的次官,好好的查一查,要刹住这股歪风。”杨国忠敲着桌子说道。
杨暄说道:“公开场合没人说,都是私下闲谈时说的,一旦顶真了,他们都不承认。”杨国忠十分恼怒,对杨暄说道:“私下说也不行,哼,说我换快了,我就让他们看看,明天就再任命一个尚书。”
第二天一早,杨国忠到了吏部,对韦见素说道:“张均已经出了京城,刑部尚书的位置不能空缺。河南尹萧炅有些年头了,这人原来就担任过侍郎,可以调他到京城来担任刑部尚书。”
韦见素说道:“萧炅虽然做河南尹的时间很长,但没有政绩。去年考核的时候,勉强合格。他没有业绩,如何能升职?而且当地的老百姓都说他喜欢钱财,口碑不好,上调刑部尚书,不大合适吧。”
杨国忠说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十来年的河南尹,没有出过大的案件,这本身就是业绩。谁不爱财呀,只要来得正规,就没有什么错。这人我了解,你们起草奏折吧。”
韦见素说道:“萧炅在朝廷中做官的时间虽然长,可名声不太好,曾经将伏腊念成伏猎,贻笑大方。去年的考核材料,皇上那里有一份,这样的人我们就是报上去了,皇上也不会批准。”
杨国忠重重的敲了一下桌子,瞪眼说道:“叫你报,你就报。皇上那里自有我这尚书去说,这样婆婆妈妈的干什么?赶快起草,明天上报皇上。”韦见素不敢顶撞,低下头答应了。杨国忠目的达到,起身走了。韦见素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说道:“这样不合规矩,叫我如何办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