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紧跟着高力士向皇帝进言:“其实安禄山并不可怕,现在只要撤换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重振军威,派一名将军守住潼关,京城无忧。东线有王承业程千里,已经足够了,用不着再增兵,增加朝庭的负担。”王承业是他的亲信,当然不愿意郭子仪去山西,夺了王承业的功劳。在他看来,安禄山是死路一条,谁出来平叛,结果都是一样,让高仙芝、封常清到河南阻击,去抢头功,他当时就十分的不愿意,现在封常清败了,又让郭子仪去抢他亲信的功劳,他当然要阻止。
自从封常清十一月十七日到洛阳招兵,已经快一个月了。除了封常清征兵结束之后,向唐玄宗上过奏折。朝廷知道他屯兵虎牢之外,其他地方州郡的太守、刺史都没有上奏折。
叛军攻到了什么地方?占领了哪些地盘,前线的战事如何?唐玄宗没有一点信息,他对前线的战况不大清楚。
封常清与叛军一接触,就节节败退,他不愿报忧。总想稳住阵式之后,再想朝廷上奏折。等到他上奏洛阳失守,整个河南都落入叛军之手的时候,唐玄宗不能接受。
唐玄宗没有得到前线的消息之前,心中一直是十分乐观的。在他的心目中,各个州郡都在抵抗安禄山,没有上奏朝廷,是因为双方都在全力以赴,战争胶着,僵持不下。现在知道了封常清大败,不免有些忧虑。郭子仪的奏折无疑是最好的部署,但杨国忠拿边疆说事,他不能不考虑。
杨国忠见唐玄宗还在思考,进言说道:“叛军虽然得逞一时,但他们的战线拉长,要守的地方很多,皇上的诏令已经发出,老百姓都起来要安贼的人头,形势究竟如何变化?还很难说,派兵可以缓一缓。”
唐玄宗点点头,用手指点敲了一下桌子说道:“根据战场形势,拟订战略措施是应该的,但不能没有准备,应该让郭子仪招收新兵。”
他也不想耗费太多的钱财,高仙芝和封常清不能将安禄山歼灭,他要另选元帅,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前线打过胜仗的奏折。都是败仗,这场战争究竟能打多久,他心里也没有底。
高力士说道:“二十多天了,没有一份前线的胜利战报,报来的是一败涂地,仗打得太不顺利了。叛军过河之后十天拿下河南,直到丢失之后朝廷才知道。皇上准备兵源,随时出击十分英明。”
唐玄宗对高力士说道:“让翰林院拟诏,回复郭子仪,要他招收三万新兵,镇将3及以下军官由他按程序选拔,上报朝庭审批,果毅都尉及以上军官由朝庭指派。迅速作好准备,等待朝庭的旨意,随时出征。”
注3唐朝军官职位,分上、中、下三等,一镇辖十戌,上镇将正六品下,带兵500人;中镇将正七品上,带兵300人;下镇将正七品下,带兵300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