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三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的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
忽必烈在国书的开头,用“奉日本国王”字样,以区别日本与藩国高丽的政治地位,表示君临欧亚两洲的帝国皇帝对尚未臣服的日本国的对等关系。续而以高丽臣服作为通好的注解,已表示日本应选择的出路。最后以不通好将招致用兵的威吓语言作结束。忽必烈满怀信心的认为,地处海岛的日本,对于兵踏欧亚君临四海的大帝国的国书,是会奉若神明的。国书一到,日本可随之前来通好。可是,忽必烈并不知道当时日本的政柄不在天皇朝廷,而在镰仓幕府,而幕府实权尽在执政北条时宗手中。北条氏以武士掌权,藐视公卿大臣,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根本未把大元朝的皇帝放在眼里,甚至当时蒙古帝国强大到什么程度,也是狭隘的岛民们所无法想象的
至元十年三月,元使赵良弼由高丽来到大宰府要求进京面见日本国王,大宰府守护所再次拒绝,不得以被迫回国。与日本通好的努力失败对于雄心勃勃,扩张欲望极强的忽必烈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当时,元帝国已经向东征服高丽,向南威逼宋朝,向西由中亚进入欧洲,席卷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放眼天下,视线所极,除了宋朝,只有一个弹丸岛国日本,而且当时的日本与宋朝关系十分密切,官方往来和民间交往十分频繁,对宋朝抗元有较大的帮助。征服日本,就可以卡断宋朝的外援之路,使其坐以待毙。
忽必烈想要征服日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说中日本极为富有。根据记载:“倭国献琥珀、玛瑙,琥珀大如斗,玛瑙若五斗器。”也记载:“永徽中,倭献琥珀,玛瑙若五斗器。”掠夺财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根本的特征。
从至元十年起,忽必烈就开始着手部署征日战争。
当年四月,耽罗岛林衍起义,反对高丽王的统治,忽必烈乘机派元军驻高丽统帅忻都、洪茶丘和高丽将军金方庆,率军攻入耽罗岛镇压林衍。之后,元军于耽罗岛设招讨司,驻扎镇边军2000人,从而控制了日本与宋朝之间的海上通道,由此可以使元军可以全力进攻日本。随后,忽必烈召忻都、金方庆等至中都商议征日事宜。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丽王造战船900艘,其中大船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金方庆负责建造;拔都鲁轻疾舟300艘,汲水小船300艘,由洪茶丘负责建造,并规定于正月十五日动工,限期完成。
六月,900艘战船完工,忽必烈遂命令由蒙、汉、高丽三族jūn_duì 组成的联军东征日本。联军的核心是蒙古族部队,计有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加上高丽水手6000人,共3万余人,由征东都元帅忻都、右副帅洪茶丘、左副帅刘复亨统率,于当年八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