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无需如此,无需如此,快起来。”
王侗虽然嘴里如此说,可心里却极为受用,在后世的他就是一无用之人,到处都得向别人弯腰低头,文人傲骨又如何不低头就得饿死。
然而在这个乱世,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却能让人行此大礼,受人尊崇。
王侗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我要在这乱世存活下去,纵然做不成孔孟二圣,也要做千古留名的名士。
真名士,自风流。
名声一起,还怕没有美女来投吗
“先生,我族刚受大难,一时间凑不齐束脩之礼,请容老朽些时日。”
黄氏族人吃饭尚且困难,何况拜师乎
“老丈,不必拘于形式,我讲学也是行教化事,功德无量,又怎会在意几分束脩”
王侗在意的是少年的尊重。
校长以军校起,难道我就不能以学堂起,如果整个大汉都是我的学生,我还怕曹操杀我,曹操恐怕得怕我造反吧
“先生,真名士也”
黄单感动的泪流不止,自古以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何况是教学。
秦汉以来,学就是士族们的家学,普通人想学文字那几乎不可能,除非是与士族有姻亲,或者成为士族的奴隶。
卫青之所以起,不是他自幼认字,而是他姐姐被汉武帝看中,他才崛起,后认字,霍去病才能以弱冠领军,这就是家学。
孙膑、庞涓以寒士起,是因为有个好老师。
到了东汉末,士族也罢,寒门也好,能认字者都是靠家学,真正的寒士少之又少。
有人说三国混战,就是一个大家族的分赃不均。
王侗在此讲学,无疑是提携黄氏一族,黄氏一族就能从乡野之民,一跃成为本地士族,数百年后说不定能成为东莱大族。
黄单毕竟是乡野村夫,哪怕活的久,见识也有限的很,他想的只是东莱这一隅,他何曾想过,数百年后东莱黄氏早已是州郡豪族。
王侗收了徒却有些力不从心,该教些什么,三字经,他记得很少,千字文,好像一个字都不记得,百家姓是记得不少,就是不会排序。
怎么办
王侗苦思良久,决定教之最普通的,就是拼音字母,这些他还是记得的,还有阿拉伯数字以计数。
这样即教了学,同时还不耽误少年们出去采摘,一举两得。
黄单喜不自禁,给王侗贡献的野果越发多。
野果一多,王侗吃的不耐,还有些眼看着要坏,怎么办
王侗突然想要咖啡店里的榨汁机,他可以榨汁喝吗
只是这现实的野果能进入到口袋小镇里去吗
王侗有些挠头,忽然眼睛一闪,原本堆在地上的野果消失不见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