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唐朝最佳闲王> 第三四八章:驸马不好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四八章:驸马不好当(1 / 2)

降一成的课赋多不多?


不多,一点也不多。


可就是这一成的课赋,加上这几年以来官府的种种作为,却是深深的感动着大唐百姓。


真要让他们说个一二三四,也没人能细细的说上来。


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大道理上哪讲去?就算讲了他们也听不明白,更屡不清楚。


可是有一点,没文化不代表没头脑,头脑不清楚,不代表看不清事理。


朝廷这几年来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市面上出现的商品越来越多了,价格越来越低了,百姓们有地方可以打工赚钱,家里的日子好了,偶尔的还能打点酒尝尝鲜。


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大道理,也不需要什么宏伟的建设蓝图,未来的幻想。


他们只在乎眼前的利益,他们只看眼前。


或许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他们会骂你,但是当这个决定出了成果以后,敬佩你,尊重你的人将会更多。


现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朝廷在此之前虽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最大的动作也不过是税改,修路,可这些跟那些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少在百姓们看来是这样的,税改改的是商税,跟普通百姓没关系。


修路修的是主官道,又不是修到他们家门口,有些人几十年也不见得会走一次,所以跟他们也没关系。


虽然这两者确确实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可他们看不到,也不知道,更想不到。


但是降低一成的课赋,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大唐各处到处可见朝着长安方向拱手作揖的行为,百姓们也更是一遍遍的喊着陛下圣明云云之类的感激话语。


之前几年的积蓄,在这一刻瞬间爆发了出来,李元吉的声望再一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李元吉不是长子,但他当皇帝却比李世民当皇帝更能让百姓接受,因为李世民是谋杀兄长,逼迫生父,李元吉则是拨乱反正。


甚至直到现在,民间也依旧有怒骂李世民的声音,而对于李元吉的,反而多数都是赞扬的声音。


当然,也有惋惜的,他们多希望玄武门的时候李元吉就站出来,直接将李世民的野望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得不承认,因为当初不成熟的行为,现在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好处。


李世民当政的两年内,大唐整整遭受了两年的灾害,蝗灾,旱灾。


李元吉接手的第一年,发生的是洪灾,可洪灾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各地都开挖了水渠,所以洪灾虽然有些影响,但这些水利设施却将大唐不少的耕地都变成了灌田。


灌田和旱田有什么差别?一贯钱和一百贯钱的差别,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更多人愿意将李元吉称之为天命,而没有人去为李世民叫好,不过换谁也都一样,就当了两年皇帝,还一年蝗灾一年旱灾,上哪说理去?


……


洛州城内。


距离政令推广已经半月有余,民间的反应可谓高涨无比,只是段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无他,又接到朝廷的命令了。


说是命令或许有些不太合适,将其看作是通告倒是很合理。


“才三百匹?”段纶很是苦闷,有苦说不出。


“陛下说马匹的事情先凑活着,让各地先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下,等明年或者后年,基本就能解决了。”信使也觉得有些不靠谱。


“解决?怎么解决?洛州一共二百多个驿站,就三百匹马,我上哪解决去?战马不能动,也动不了,整个都督府加在一起也才三四十匹马,也不能动。”段纶忍不住的埋怨道。


先前说好的每个驿站最少两匹马,地理位置重要的要放五匹马,自己任务都安排下去了,现在说战马不够?


这不摆明了坑人呢吗?


如果不是洛州府的马匹真的不能动,段纶甚至都想把这些马给分下去,不然的话,除非以后都督府传达政令的时候让信使靠两条腿去跑,可洛州这么大,会死人滴……


“搞这么大的摊子干什么?完全没必要啊……”越想越觉得委屈,段纶继续生着闷气。


搞驿站不是不行,相反,驿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驿站的多少,马匹的质量,关乎信息的传递速度,相距越远,驿站的作用就越大。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