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红楼名侦探> 第857章 狮儿难与争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7章 狮儿难与争锋(2 / 2)

在普法下乡的过程中,廪生的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皆由当地驿站负责。


期间廪生们只能答疑解惑,不可擅自涉入、仲裁民间诉讼,但可以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而在每个季度的普法下乡结束之后,所有廪生都要做出总结,并尝试提出改善的建议。


然后具本上奏到该省提刑按察使司,再由提刑按察使司转呈大理寺批阅。


每年秋季,大理寺则要根据上一年廪生们呈上来的普法总结,进行优劣考评,并下发到各个府县,作为县学年终考评的重要参考。


其中表现优异的,则可以由大理寺保举,直接升入府学,或者进入国子监读书。


而若是没有合理的理由,在一年之中未曾参与普法下乡的廪生,则要面临惩戒、清退之类的处罚。


这种构想,一来避免了添设官吏,增加朝廷的负担;二来也能让秀才们能够学有所用、体察民情,这样日后一旦为官,也不易被奸人所蒙蔽。


再有就是朝廷对于地方上的大事小情,也有了额外的了解渠道,降低了地方官吏欺上瞒下的可能性。


当然,得利最大的还得说是大理寺。


如果这个提案可以实现的话,就等于直接将耳目、触角扎入了县一级、甚至更下面的地方政权。


更让人心动的是,大理寺借此还可以借此,在广大士子中扩大影响力,甚至左右他们的前程。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理寺可以掌握相当程度的舆论导向,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舆论导向!


想到自己这素来咸鱼的大理寺卿,竟也有成为士林魁首的机会,魏益都忍不住有些热血沸腾起来。


然而他毕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油子,再怎么心驰神摇,也还是勉力压制住情绪,仔细思索着这一切对自己是利是弊。


然后他心头的热血,就迅速的冷却下来。


诚然,这份提案若能通过,然后顺利实施下去,对于大理寺而言,可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主政之人自然也会名利双收,甚至青史留名。


但是……


这种涉及全国的重大政策,又岂是仓促间就能推行下去的?


三年!


要想推行开来,并初见成效,至少也要花上三年。


然而他魏大人已经在大理寺主政了七年之久,朝廷还能允许他再留任三年吗?


尤其他之前七年当中,几乎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政绩——而这等国策,又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反观孙绍宗,他之前在五溪州时,就曾担任过一年半的四品巡阅使。


作为这篇国策的提案人,即便是按照三年一升迁的套路,两年后接任大理寺卿的位置,也称得上是顺利成章。


届时名利双收、青史留名的,可就是他孙绍宗了!


就算碍于岁数,孙绍宗未能成功接任,自己倒是也多半会被别人替代……


总之算来算去,这篇提案再怎么好,似乎也没自己多少好处。


虽说魏益这些年一直安心做个咸鱼,可这名垂青史的机会就在眼前,却又偏偏与自己无缘,这心中的失落与不甘,又岂是常人可以理会的?


一时想入非非,连五官都为之扭曲了。


“妙、妙、妙!”


这时一个亢奋的嗓音,突然填满了整个花厅,就见李文善攥着那份奏疏,直激动的双目通红,连声赞道:“孙少卿这份提案,实在是振聋发聩!善、大善也!”


也难怪他会如此亢奋,孙绍宗提出的‘普法下乡’,虽然最终惠及的是整个大理寺,但宣扬法治、解释律令等职权,却一直都是右少卿总领。


也就是说,无论孙绍宗与魏益,最后谁能获得这‘普法下乡’的主控权,他李文善也必然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而他作为朝中屈指可数的法学大家,又是一年半之前才履任的,右少卿的地位可说是固若金汤,完全没有魏益那样的后顾之忧。


大事去矣!


而眼见李文善激动莫名,简直恨不能立刻催促孙绍宗上书朝廷,魏益心头种种谋划,顿时都烟消云散。


原本因为孙绍宗武夫的身份,以及近来咄咄逼人的态度,李文善其实已经答应要与魏益结盟了。


然而孙绍宗抛出的这一份‘普法下乡’提案,却瞬间改变了这一切。


李文善对于升官发财,其实并不怎么看重,但名留青史的诱惑,却是他绝对无法拒绝的。


魏益若是敢从中阻挠,都不用孙绍宗出面,李文善先就能跟他拼你死我活!


这两个少卿同气连枝,便是他魏益再怎么想打压孙绍宗,打压这份提案,又如何能做得到呢?


罢罢罢~


狮儿难与争锋,自己如今年纪渐长,离着致仕不远,又何苦与人结仇祸及儿孙?


想到这里,魏益颓然的放下了那份奏章,随声附和道:“李少卿所言甚是,如此善政,我大理寺必要上下一心全力支持!”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