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和铁弗已经动身的消息,本来就是羊彝带过来的,刘虎又如何知晓?前几天跑来联络的族人只是提起此意,没说大部已然动身了呀,即便他们一返归嗣卢川就即刻动手,来回怎么也得十好几天……因而刘虎矢口否认,晁赞即在席间一声斥喝,屏风后暗伏的兵卒当即一拥而出,将刘虎乱刀砍翻在地。
随即晁赞即以留守的身份,前往阳曲,去接收刘虎所部。因为考虑到刘虎麾下还有千余铁弗兵,未必肯老老实实地束手就擒,续咸便请晁赞自晋阳守军中挑选相对亲近和勇壮些的千余人,一并向阳曲驰去。
他前脚刚走,续咸后脚就下令紧闭城门,旋即于城内大搜,将王续等十多名赵将、赵吏全都捕缚起来——只要晁赞不在,则他续孝宗就是晋阳城内的最高领导者,调动守军甚为轻易。
晁赞对此事尚且懵然无知,一进入阳曲城,即命刘虎所部缴械。他本来谋划已定,自忖事不难为,可惜却忽视了地头蛇郭氏……
象郭氏这种世家大族,在县内乃至郡内都是具备极大影响力的,想当年若无郭氏相助,恐怕连刘琨都未必能够生入晋阳,进而占稳并州。虽说羯军入州后,郭氏的实力一度衰退,但郭殷很快就利用与郭敖联宗的机会,卷土重来。其实阳曲城内真正的话事人,本是郭殷,而非刘虎。
只不过刘虎有本族精兵在手,有石虎做他的靠山,郭殷才不敢明着跟他斗。偏偏刘虎铁弗丑狄,行事不依中国规矩,更不懂礼数,结果多次得罪郭殷,本人却懵然无知,觉得我跟郭先生处得还算不错……郭殷欲杀刘虎久矣!正好趁此机会,遣人于铁弗中散布刘虎遇害的消息,导致铁弗兵先期有了防备,随即就在城内与晁赞火并起来。
晁赞本非将才,所部又多疲弱,根本就不是铁弗兵的对手,直到这时候,他才终于想起了郭殷。忙向郭氏求援,郭殷即遣族内壮丁数千人相助,顺利杀散铁弗兵。然而晁赞还没高兴多久,就又被郭氏族人背后一箭,取了性命——郭氏遂据阳曲。
——————————
郭殷在占据了阳曲城之后,就匆匆驰往晋阳,与续咸、羊彝商议善后之事。有三件大事需要考量,第一,自然是派人去跟洛阳朝廷,或者长安行台联络。郭殷乃道:“国家将河东、平阳划归行台扺掌,乃是将收复并州事,一以付之大司马也。则自当遣人往长安去。”
其实他心中的真实想法,与口中所言并不完全契合。此前郭殷就曾经派人暗中南下,去向刘央通传过石虎即将南侵的消息,则既然跟长安方面已经打过了交道,那又何必转而去撞洛阳的废钟呢?再者说了,晋惠帝前期,朝中用事者就是贾、郭、裴,相与联姻,互为臂助,可谓“铁三角”,那当然去跟裴氏联络,对于郭家最为有利了。
洛阳又有谁啊?祖氏?我眼中从不觑此等寒家。荀氏?若非今天子乃荀氏之甥,这个百年大家早就老了,离死也就一步而已,如今尚欲掌控朝政,岂不可笑么?
续咸、羊彝对此倒均无异议,但请郭殷千万向大司马为我等表功啊。然后是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该怎么守备太原才好呢?
续咸既囚王续,自然从那厮嘴里把前线真实情势给审了出来,知道石虎于尧祠大败,不但损兵折将,而且粮谷被焚、牛羊多失,估计熬不了太长时间。羊彝就献计说:“乃可隐秘消息,继续敷衍石虎,使其以为粮秣将至,不急于归。待其知事不妙,复还太原时,军中乏粮,即便数万大军,亦将一朝奔散,哪还有力量来攻晋阳啊?”
续咸点头道:“容叔此言有理,然亦须警惕,一旦消息泄露,石虎早归,就晋阳、阳曲这数千疲兵,及郭氏丁壮,恐怕难守……”
郭殷摆手道:“此事我已有筹划,不妨如此这般,必可守备晋阳,以待王师之来。”
至于第三个问题,则是怎么对付即将汹涌而来的刘曜……
郭、续二人都把目光转向羊彝,那意思:此事唯容叔可解啊。羊彝对此,倒是早就有了筹划。
其实他的本意,是想暂时让刘曜来占据太原的,而非落到本地势力手中。只是自己孤身而来,身无长物,一切都只能仰仗郭殷,而听郭盛才的意思,又不愿意再换个主子——哪怕只是暂时性的——若无郭殷之助,恐怕连今日的局面都达不成,则当日羊容叔又怎么敢拂袖而去,不听郭殷之谋呢?
因此只得退一步,让本地势力拿下了晋阳和阳曲。倘若羊彝再召刘曜杀将过来,听刚才郭殷所言,于护守晋阳,已有相当把握,屠各、铁弗合兵不足万众,恐怕不能轻易夺取二城……而且如此一来,他对于晋室而言助夺太原的功劳,不就要全部泡汤了吗?
刘虎尚未授首之时,羊彝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至此胸有成竹。当即对郭、续二人道:“还请二公速速遣使北上盛乐,备言太原已归王化之事,请祁氏召回侵扰各部。而彝自当往迎刘曜,阻其逾越吕梁山——唯请搜罗府库,以珍宝赂之使去。或许刘曜还想搜集些人口,可将境内杂胡,稍稍相送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