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望很快发现,这北方部族不同于宋,她们是游牧民族,凭借快马,来无影去无踪,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想打败他很难,斩草除根更是毫无可能。
相比南方而言,北方的草原就是一块鸡肋。经过一番较量,女真人认识到靼鞑人的凶悍,便决定让步,与靼鞑人议和,把克伦鲁河下游的土地和七十二个地堡,割让给他们作牧场,让他们放马。边界防线从蒙古高原退到了大兴安岭。
东北是女真人的老巢,不得不保,于是,朝廷将东北路招讨司机构北移,从泰州迁到金山(今吉林白城市西北),增设副招讨二员,驻军从五千人增至一万人,用以加强边御。
至于北方大草原和沙漠戈壁地区,金世宗左思右想,决定借鉴秦长城的做法--修筑界壕,动用二十万民工,在草原和山岗修筑一道几千里的壕沟,用以防御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
因此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大约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公元1123年)年间,至金章宗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前后竣工,历时七十余年。全长五千五百公里,其中在现我国境内长约四千六百公里。
整个界壕,东起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南经索伦、突泉、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锡林郭勒盟蓝旗,直至阴山河套平原。沿兴安岭经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向西入漠北,至锡林郭勒盟后,再向西南沿着阴山延伸,止于包头市东黄河北岸。另外还修筑外线和复线,外线自额尔古纳河北岸,经满洲里北直到蒙古国;复线从克旗天合园乡至广兴源乡。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还有一小部分在俄罗斯和蒙古。以走向而言,可分为岭北线、北线和南线。
界壕蒙古语称“和日木”,意为“墙”。包括壕堑、界堤、壕堡、边堡等设施。壕堑宽8—10米,深4—5米。界堤分为主堤和副堤,主堤高6—8米,宽8—10米。筑堤材料均就地取材,平地挖取土方夯筑,山地用石料垒砌。主堤顶部构筑有雉堞;每隔150米左右建一个马面,上有铺房供守军休息。主堤上还设有小城门,以便出入。城门外修有瓮城,外观与马面相近,增加了小城门的隐蔽性和防御能力。从壕堑底部到主堤顶部,筑起高达10—13米,近似城墙功能的防御墙。为增强主堤的防御能力,在主堤与壕堑前修筑副堤和副壕。副堤高约4米,宽约5米;副壕深、长、宽都是4—5米。壕堡的构造为方形,壕堡墙边长约100米,高度和宽度与主堤大致相同。壕堡建于主堤内侧,设有房舍和营库,可以屯驻少数守军和储备兵器。壕堡与主堤之间有门和梯道连接。每座壕堡之间的距离通常是3—7公里,位置多选在利于观察敌情和地形条件优越之处。边堡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设施的边防小城,建于壕堑、界堤和壕堡后面的险要处。边堡内军事设施齐备,外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可以独立作战的城堡。边堡与壕堑、界堤和壕堡结成一体,jūn_duì 进可以出击,退可以据守,坚固程度和规模都超过壕堡。
全国调集几十万民工,耗尽大量财力,修筑界壕。修成后,不到一年,问题就出现了,风沙一来,几米深的壕沟很容易被填埋,蒙古铁骑欲越壕突击,只需少量柴草和沙土,就可埋平一段界壕,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另外,壕沟阵线太长,防不胜防。
金朝廷对此颇伤脑筋,除此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没有,至少说暂时没找到。不修,前功尽弃,等于敞开大门,修了,起个报警的作用也好呀。只好填了再挖,坏了再修,最初兴筑在较为平缓的草原地带,后来继续兴筑的也多选择在山麓的缓坡和平地上,如需通山梁时也都通过较低的山坳。于是它就成了一项浩大而长久的工程。
对于贪婪凶猛的野兽来讲,它的本性就是占有和猎杀,不会因对手或猎物的软弱和退让,而放弃进攻,相反,你越软弱,他就会越霸道,毫不留情地将你打倒在地,撕碎,连骨带肉统统吃光。
传说,蒙古人的祖先就是苍狼和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