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寺缅怀先祖
知大义代有忠良
落户黄州以后,张家妈妈又生两个妹妹,十八岁时,韩宝凤嫁给了张仁礼。就这样,一家人在黄州城外过起了小日子。
韩宝凤五十岁后,家境开始好转,小有富裕。每当想到潍州沦为金国疆域,想去城外荒冢祭祀而不能,则伤心欲绝。也是要有个念想,为父母和几个姐姐,做了个衣冠冢,逢年过节去拜拜,寄托相思。也曾去扬州、镇江等地找过六叔,试图在庐州找到妈妈的娘家人,但都因知道的情况太少,而不了了之。
二儿子生下后,她想到,父亲四十出头为国战死,四个女儿也失其三,无论如何,不能让韩家这一支血脉到她这一辈断了根,经张家爸妈同意,将二儿子改作韩姓。
听完这些,韩侂胄激动地说:“五伯是为国捐躯的,是抗金英雄,朝廷以前尽管有所褒奖,但还不够,回京以后,我要向皇上报告,给五叔立个祠堂,让子孙后代记住他。”
韩仕鹏问:“七爷爷,我们大宋什么时候打金贼,为太爷爷太奶奶报仇?”
韩侂胄语气坚定地说,“犯我中华,虽远必诛!此仇必报!孩子,你等着,会有那一天的!”
“那时,我要上阵,杀几个金贼,做个象太爷爷那样顶天立地的英雄。”
“好样的,不愧为我韩家的好儿郎!”
说起来,这黄州与韩家还有些渊源。天圣年间(1023—1031年),韩琦之兄韩琚任黄州刺史,他励精图治,将黄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上下称颂。是时,十四岁的韩琦,因父母俱丧,家中无以栖身,便从安阳来投靠哥哥,韩琚见他聪明颖慧,就在安国寺寻一安静房子,让他闭门读书。
多年后,黄州人还流传着韩琦专心苦读的故事。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天晩上,电闪雷呜、风雨交加,韩琦手捧黄卷,仍然在青灯下读书。忽然,有个衣冠高古、容装艳丽的女子飘然而至,在他面前搔首弄姿、妖媚迷人,然而,韩琦似未见一般,丝毫不为所动,提笔抄写如初,女子见小韩琦丝毫不为所动,失望而去。不一会,有一青面撩牙、长相凶恶的东西呼啸而来。韩琦手持利剑,凛然叫道:何方妖孽,速速离去,不要妨碍我。
苦读之余,韩琦遍览黄州景色。有一次,他游览黄州四大名楼之一的涵晖楼,为眼前如诗如画的大好风光所折服,欣然写道:“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拂轩楹,波景撼窗牖。原鹡款集中,万景皆吾有”。
元丰年间,苏轼贬至黄州团练副使,感念其德,专门在安国寺立碑,上书“韩公读书处”。光宗年间,在此建韩忠献公祠。
韩侂胄兄弟陪韩宝凤专门去安国寺,茂林修竹、曲径通幽之处,有个不大的祠堂,“韩公读书处”赫然在目,一行人不由万分感慨。韩侂胄叮嘱董知州,将它好好修整一下,以后,韩浩祠就设在旁边。
韩嘉彦迎娶齐国公主后,又娶两房妾侍,也有六个儿子。韩侂胄之父韩诚排行为三,韩仙胄是五叔韩谘之子,进士出身,熟读史书,素来注意搜集韩家人相关资料。
他告诉韩宝凤及家人,绍兴年间,十二哥贻胄上奏朝廷,报告五伯不畏强敌,战死潍州之事迹,高宗皇帝下诏嘉奖,赐为奉直大夫,可惜当时未找到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