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西北盼回蜀
四处拜佛愿难成
夜来细听唤东风,人在画屏中。
小窗明月依旧,常是作朦胧。
香未远,墨犹浓,去年同。
卖花声里,邀蝶湖边,还对遥峰。
侍妾低声吟唱这首刚学的《诉衷情令》,见吴曦还是眉头紧蹙,扑进他的怀中:
太尉,奴家唱得不好?
唱得不错。
那你还为啥闷闷不乐?
好了,你出去吧,爷还有事。
吴曦所说的事,怎么能对一个女子说呢。
西北望武兴,可怜千万重。金人南侵后,在西北边境的将领中,有两兄弟迅速崛起,成为宋守卫陕西四川的栋梁,这就是吴玠吴璘,可惜吴玠死得较早,慢慢地,吴璘就成为西北吴家军的核心。淳熙元年(1174年),吴曦的父亲、吴家军第二代掌门人吴挺建节,离开四川十五年之后,重回家乡,领定江军?节度使,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两年后,只有十六岁的他,因为祖父吴璘的功劳,补官为承奉郎,第二年,即改为武德郎,又二年,吴挺也再次得到重用,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成为四川最有实力的军政首脑。然而,他吴曦却不能在家,朝廷令他进京,在殿前司为中郎将。这时,御史上书,说他升迁得太快,又降为武翼郎。
十多年来,吴曦苦干实干加巧干,累次升迁至高州刺史。绍熙四年(1193年),吴挺去世,儿子吴曦回乡守丧,一年以后,朝廷夺情起用为濠州团练使。庆元元年(1195年)冬,吴曦由建康军马都统制之职,被任命为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虽然没有兵权,却实际上成为吴家军第三代掌门人。
未及一年,谏官上书:吴家在四川经营七十年,四川人只知有吴家,不知有朝廷,显然,吴曦不宜在四川为官。因此,吴曦再度回京,为光宗修陵寝。陵寝修好后,因功升为太尉。
这就是他的仕途经历,虽然一路高升,三十六岁就高居大军区司令一职,但他还不高兴、不满足。
自为父守制回京以来,日思月想就一个事,回蜀回武兴。兴州即今陕西略阳,因境内有座武兴山,又称武兴。那里,是他吴家的根基,自他祖父起,已苦心经营八十来年,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乃至每一个营寨,他闭着眼都能找得到,说得清,副将以上的军官,都是他吴家一手提拔起来的,老家是有好几个兄弟,但是都不行,唯有他,才能一呼百应,再创吴家军往日的辉煌。
本朝自开国以来,一向重文抑武,身处乱世,周遭都是吃人的虎狼,没有军士冲锋陷阵,早晚会成为他人盘中美餐。离不了武将,却瞧不起军士,处处限制、防着武将,这也是本朝屡受外敌入侵、国土日益沦丧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要是信任他,放手给他干,干好多奖励,人家就会知恩图报,死心塌地为你干,相反,你要人家为你卖命,又不放心,生怕人家有贰心,处处设障碍,使绊子,人家觉得窝心,为啥为你卖命?就拿他自身来说吧,不到二十就到京在三司任职,说好听些,在京舒服、不受苦,实际上就是人质。几十年来,我吴家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一意为大宋保安宁,是西北边陲一道坚不可催的长城,但朝廷始终不放心,怕吴家做大。但这样做,吴家又怎能心情舒畅?
为了回蜀,吴曦可谓煞费苦心。
去年冬,武康军节度使、兴州都统制兼知兴州郭骏酗酒身亡,他找到参知政事、枢密院使吴伯刚,请求安排他回兴州,理由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