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蜀汉的复兴> 第二三二章 北伐进行时(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三二章 北伐进行时(一)(2 / 2)

潼关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司马望派出征西将军府参军王韬率领一万人长期驻守在这里。


长安北部的抚夷护军部,是内迁的氐人、羌人、鲜卑人聚居的地方。这个地方不是设个军部就完了,肯定得有兵,而且是足够的兵力进行震慑。所以这里也是一万人。


此外就是峣关那里有三千人,子午谷、褒斜道等秦岭六道都要分兵把守。当然,司马望不是庸将,不会把剩下的七千人平均分配在各个谷口。最重要的斜谷谷口,一开初他布置的jūn_duì 可是足足有五千人。


可是一方面是司马望出镇关中已经四年多了,关彝在益州一直很安静。另一方面则是:长安北部的北地郡,那些鲜卑人又开始不老实了!


东汉时代的北地郡,是一个地域面积极为辽阔的大郡。可是从黄巾之乱起,一方面是汉人忙着打内战,对边境地区的管理确实少了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小冰河气候越来越明显,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的开始内迁。所以到了曹魏中后期,原来幅员辽阔的北地郡,其地域面积已经缩水了七成!


而就是这剩下的三成里,汉民的人口比例仍然不占优势。在这里占据优势的,是鲜卑的秃发部。


所谓秃发,就是拓跋。这支部族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南凉。而与他们同源的拓跋部,后来建立了“终于没有堕落为第十七国”的北魏。


在关彝所处的这个时代,秃发部已经是一个人口繁盛,分支众多的大型鲜卑内迁部落。其游牧的范围,涉及到雍州、凉州乃至尚未纳入中原版图的青海等地。整个部族的人口不下十万。牲畜更是拥有数百万头。


可惜,在这天灾一日胜过一日的年头,家越大,当家的人就越痛苦。


由于不断的旱灾,导致草原面积减小,各类牲畜大量死亡。秃发部的生计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糟糕了。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什么行政区划、国家边界线啥的都是不存在的东西。他们的眼里,哪里有丰美的水草,哪里就是家园。既然北边的草原渐渐的消失,那么我们就南迁好了。


而南迁,自然就会逐渐的进入汉人聚居的核心区域。这是任何一个中原政权都不能容忍的。


西元267年8月,秃发部从北地郡北部开始南下,一路追逐水草,来到了北地郡南端的富平县。这就触及到了司马望的底线了。


司马望的治政水准还是不错的。从263年重新回到关中开始,他对雍凉的异族都是以怀柔安抚为主,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至少短时间内雍凉的真空并没有引起这个地方各个异族部落的大叛乱。


但是这种怀柔是有底线的:以长安为核心的京兆郡,不允许有大规模的异族部落进入。而富平县在哪里?就在长安北边不远处。


“征西大将军,不是树机能不知道规矩,实在是天气越来越冷,雨水越来越少,儿郎们要生存,就只能南迁。树机能保证,只在今年的冬天在京兆郡北面过冬,那里有泾水和洛水,草原不会消失……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定带领部族回北地郡去。我们在京兆郡过冬期间,一定约束好部众,尽量不与你们晋人发生冲突。若是发生了冲突,我们一定把人交给你们大晋的官府……”


超过十万的大部族迁徙,当然不是普通的郡县兵可以阻拦的。所以司马望被迫收缩兵力,把撒在外面的部队都集中在长安以防万一,然后自己带着三万驻守在长安的野战军团北上北地郡,堪堪挡住了秃发部的南迁。


这个时代的汉人,在周边其他民族眼里还是庞大的、恐怖的巨兽。虽说迫于生存压力,他们在南迁的过程中并不听从晋国普通地方官员的告诫,但当司马望率领三万野战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的姿态一下子就放得极低。


“本官当然能够体谅你们的困难,可是看看你们要去的地方是哪里?是长安啊!这是天下仅次于洛阳的重镇!不要说你们了,就连冒顿单于(匈奴最杰出的首领,调戏过吕后。其统治匈奴期间,西汉对其也只能忍辱负重)也不曾到过离长安这么近的地方!若是在本官手里让你们进了京兆,本官恐怕就要遗臭万年了。所以,秃发首领,要么你们退走。要么,大家打一场!”


打是肯定不可能的:这个时代的诸夏,无论魏晋还是蜀吴,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但是退也不能退:退回去整个部族全灭倒也不至于。但是大量牲畜冻死、饿死,部族力量遭到极大削弱也是肯定的。而在草原上,力量被削弱的部落,其生存的几率就会减少太多。


双方从九月初开始对峙,到了十月初,关彝进兵的消息传来。司马望却撑不住了。


西元267年十月初五,关彝率领的四万汉军突兀的出现在了关中平原上。与此同时,蜀汉大将军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率领的八万主力,也从祁山大营出发。转瞬之间就拿下了祁山脚下的天水郡西县。然后全军马不停蹄,飞速的扑向了上邽。自西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后,时隔三十三年,蜀汉再一次发动了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北伐!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