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大部分不是左良玉的嫡系将领,而是之前收编的流寇,拥有相当的自主权。他们和左军抱团在一起,就是想着分肉喝汤,不愿去啃硬骨头,安庆、庐州失陷,关他们鸟事?!
唯一发言的是他的儿子左梦庚,左梦庚的态度却是放弃江北,死守重镇九江,将玄甲军挡在江西境外。然后再和玄甲军和谈,解决双方的争端。
领土一个府一个府的丢失,区区一个九江哪里可能挡得住拥有压倒性水师优势的玄甲军的进军步伐?!
无论是左梦庚,还是诸将,分明就是怯战!
左良玉见儿子左梦庚也唱起了反调,还有诸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便知江北大势已去,左家的基业已危在旦夕。他是又气又急,牵扯着旧疾又犯,只能由女婢搀扶着退下去养病。
左良玉这么一退,本就无战心的左梦庚立刻当众宣布,不派援军渡江援救安庆、庐州二府,派大将金声桓率五万左军精锐,死守沿江重镇九江,遏制玄甲军突进江西。
防守九江,显然比进攻安庆、庐州来得更安全,诸将是齐声叫好,顺利的通过了左梦庚的这个军事计划。
卢鼎在庐江城一面等待援军,一面与攻城的玄甲军进行了顽强的,又如同螳臂挡车似的抵抗。
战局不出预料,卢鼎所部坚守庐江城半个月,在玄甲军猛烈的火炮炮轰之下,庐江终于城破,守城的一万左军几近全军覆没。
事已至此,江北战局已无可挽救。卢鼎坚守到庐江城破,仍然没能等来左军的援救,已知江北二府成了左军的弃子,迫于无奈之下,放弃了庐江城的巷战,举残余的两千军士向甘辉投降。
按照玄甲军军规,但凡抵抗的,一律格杀不论。投降的卢鼎,因之前抵抗了玄甲军长达半个月,按军规该当斩首。但甘辉爱惜他孤军奋战的孤勇,不想将之斩首,便令军士将卢鼎给捆绑了,直接送到苏州府,由方原亲自发落。
方原亲自赦免了卢鼎的斩首大罪,并任命将他为安庆、庐州二府的总兵,继续镇守二府。
卢鼎没想到方原非但不斩首,还继续委以重任,知人善用更胜伯乐。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卢鼎也就死了二心,心甘情愿的投降了方原。
甘辉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安庆、庐州二府,可谓是兵贵神速。在凤阳府的马士英所部甚至还在讨论是否摒弃前嫌,援救安庆、庐州二府,与左军共同抵御方原的扩张,二府沦陷的消息便传到了凤阳府。
左军兵败如山倒,马士英也不敢再轻举妄动,只能在凤阳府厉兵秣马,整军备战。
江北大战,以玄甲军大胜、左军大败结束。
先胜一场,抢了先手的方原立刻采取软硬兼施的措施,一面令甘辉在安庆府集结兵力,施琅的舰队也在江面巡视,给对岸的九江重镇形成巨大的压力;一面令兵部右侍郎、南直隶总兵郑芝豹为己方使者,带了甘辉夫人左楠的一封家书,前去南昌府,向左良左梦庚父子劝降。
方原是故意派出郑氏的降将,又刚刚升任兵部要职的郑芝豹作为使者前去,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左良玉、左梦庚父子,只要不抵抗、乖乖的投降,必然会和投降的郑芝豹一样受到重用。
而带去左楠的家书,也是一种怀柔政策,暗示左良玉父子,左楠已有了上好的归宿,双方其实是一家人,何必打打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