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第十七节 夸大其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节 夸大其词(2 / 2)

可他还不想死,于是他跑去了凤山县,他向凤山县告警,说是左营受到了海寇袭击。


他说他是杀出一条血路前来求援的,他的手下现在还在坚守。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丧城失地,他只是来报信而已,只要凤山县的援军去的早,还来得及,去的晚了,那也不能怪他。


问他有多少海寇,他说无边无沿,怎么也得几千。问他是哪里的海寇,他回答说是红毛贼。


高鹏并没有被抓起来,不是因为他的说辞,而是因为几个老爷都拿了他的钱,所以他说完了这些,然后被请了出去。


县令、巡检和参将三个凤山县最高级的文武官员共聚一堂。


“他说的可靠吗?”


地位最高的当然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县令,但他也不得不跟另外两位商量,因为清朝不是明朝,文贵武贱的观念虽然有,可事实上武将的地位并不低,尤其是当两位武官还是旗人的情况下。


巡检说:“红毛或者有,可未必是红毛贼。”


他们这个级别的官员,又身处台湾这个地方,对海上的情况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至少知道西方人很厉害,从荷兰人统治台湾开始,西方人在台湾就被叫做红毛。现在西班牙还统治着吕宋,荷兰人统治着南洋,就是海上的巨寇,往往也不太愿意招惹洋人的船。不过海上巨寇手下夹杂几个洋人,倒也不稀奇,当年他们还勾连过倭寇呢。所以守备不太愿意相信是洋人突然来打台湾。


参将说:“千人或者有,可未必有几千人。”


这些年海上不太平,作为凤山这种靠海的县,他们还是比较关心一些海防的,他们也能从朝廷下发的邸报中经常看到海上巨寇的消息,尤其是福健海域的蔡牵、朱濆已经成了气候,公然向沿途商船收取海税,俨然有明季郑芝龙的势头,俩人早已是朝廷通缉的要犯,他们自然知晓。可就算这俩人,也很难聚集起数千人来攻打陆地。可千人的规模,还是有的。


“可能清剿?”


县令问道。


巡检道:“剿之不易!”


参将道:“抚之如何?”


连武官都不想打仗的时候,也就到了一个王朝的末路。


县令叹道:“量福健之力,尚不能抚,区区凤山县何能抚。”


如果真能招抚,福建省就招抚了,哪里轮得到凤山县。蔡牵、朱濆这样的巨寇,已经祸乱福健多年,却一直无法剿灭,就凭凤山县怎么可能招抚得了他们。


巡检道:“南路营目兵五百名,能战者不过一二百,寇却有千人,且多少亡命之徒,剿之恐不得胜。”


凤山县县城驻扎着南路营的营兵,有五百兵额,但谁还不吃个空饷,最多两百人能打。


千总道:“与州府告警如何?或请水师助战?”


互相推诿,缺乏担当,遇到事情第一想到的是报告领导,这就是官场上的风气,一片暮气沉沉,大家都宁可不做事也不愿意做错事。要么向上报告给台湾府,要么就是交给水师,反正剿海寇也是水师的责任,他们这些陆地汛地可是为了对付生番的。


县令叹了口气:“只能如此了。”


县令又何尝想打仗,武将都不想打,更何况他一个文官了,他更不想惹麻烦,反正这是大家的意思,到时候包团在一起,上面也不可能把凤山县的高级官员一竿子打死,大家包团在一起,更容易脱罪。


接着县令行文给台湾府衙门;巡检给凤山县另外两处军营下文,一处是左营以北三十五里的冈山营,有目兵一百八十名;一处是左营以东五十五里的下淡水营,有目兵三百名。但他们实际兵力能有一半就不错了。所以巡检并不是让他们出兵,而是警告他们小心防备。


参将则有模有样的去整顿兵马,做出随时出征的打算,样子还是得装一下的。


凤山县三个最高级的官员,一番认真讨论,把事情看的很严重,却不知道他们所讨论的根基完全是来自左营把总的一片夸大之词,目的是为自己脱罪。


他们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想过去核实一二,官场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滑稽,可谁又会当真呢。


但经过他们这一番运作,把事情一下子就搞大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