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住并没有见魏连理,他自诩身份尊贵,即便魏连理留在他的衙门里,跟魏连理沟通的一直都是他手下的师爷,蔡世文也经常来跟魏连理沟通。
负责交给赎城费的,就是蔡世文和海关师爷。
俩人都很疑惑,不知道魏连理为什么不接受最后这一批银子。
“这些是送给盛大人的,我家大帅说了,要跟盛大人交个朋友,日后仰仗盛大人的日子还长。”
这些钱作为礼物,送给盛住,这也合理,谁还不吃个回扣了。
但蔡世文却从魏连理的话中听出一些不寻常来:“日后?”
魏连理点头道:“我家大帅今后少不了要来广州做贸易,就少不了跟海关打交道啊。”
海关师爷和蔡世文面色都变得不太好看,这来一次就已经闹出了这么大动静,要是常来,谁受得了啊。
魏连理却不管他们的感受,继续卖弄道:“这些算不得什么,我家大人还有一份厚礼,不过得你们去城外自己拿!”
然后魏连理一番交代,自己就出城去了。
魏连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去做,那就是帮助周琅招募黄埔一带的造船工匠。
广东商人使用的船只,大多就近在广州附近的船场里打造,其实也就是在黄埔、长洲一带,尤其以黄埔最多。
周琅看重这些工匠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能够打造一种叫做老闸船的船型。当地工匠也叫这种船为红单船,主要原因是,满清对海洋事务的严格管理所致。就跟引水员一样,工匠想要造船,也需要当地保甲具结,官府同意。打造船只时必须向海关申报,海关会出具红单以备稽查。久而久之民间就把这种必须出具红单才能打造的出海商船称作红单船。
由于清朝对商人出海贸易有严格的限制,船只的尺寸、载重乃至水手、补给品和武装都有严格规定,因此导致了清朝中国造船业的落后,不但横向对比失去了明朝时候世界领先的造船水平,即便纵向对比,清朝的船竟然比明朝的还要小。
已经不是被西方人超越,甚至连印度都比不了了,印度的东印度公司造船厂,那可是能为英国海军打造正经战列舰的,但中国没有一家船厂有这种水平。
但去印度找东印度公司要造船工匠不太现实,还必须得立足于利用中国本土人才,矮子里边拔将军,还是广州这一带的造船水平最为出色。更重要的是,作为通商口岸,广州一直没有断绝跟西方造船技术的联系。所以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帆船不同,这些广东的红单船,是结合西方技术的船型。
早在明朝时,澳门获得居留权的葡萄牙人,就大量使用中国帆船展开中国和南洋的区域贸易。葡萄牙人发现中国帆船船体单薄,在抵御风浪和海盗袭击方面不如厚实的西方舰船。但中国硬帆使用方便,造价低廉,重量更轻,关键是只需要少数人力就能升降,这对于人力紧张的葡萄牙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葡萄牙人就将西式帆船的长舷展比船身,与中式帆船的硬帆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兼有中西帆船优点的新式帆船,中国人称之为老闸船。
这种船被设计出来后,由于确实优点突出,除葡萄牙人使用,广东的船匠也大量仿制,中国海上出洋首选这种船型,久而久之广东所打造的红单船,大多数换成了这样的老闸船,一度取代了传统的广船。
不过这种船也并不是绝对的先进,他只是更适合中国的现状。因为葡萄牙人自己的造船技术在欧洲都不是一流,过去比不上荷兰,现在比不上英国。结合葡萄牙和中国技术设计的船型,也落后于英国舰船。
当然这依然主要是莫名其妙的清政府造船政策限制的,因为清政府不允许打造大船,导致这种老闸船也只能建造小型号,葡萄牙人在澳门造船稍微宽松一些,还可以建造三桅帆船,中国商人就只能使用两桅的小船。毕竟葡萄牙人的需求有限,这就导致这种中西结合的老闸船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在英国人都开始建造一百门大炮以上的军舰的时代,老闸船最多只能安装二三十门大炮。
不过周琅觉得,老闸船毕竟是中西结合的技术,哪怕船体结构稍微落后,但基本原理和构造是相通的,只要肯付出学费,相信广州工匠是可以打造出英国水平的舰船的,就算质量上暂时赶不上,至少也要在火力上赶上来。
而且万一这种老闸船被证明确实不如西方舰船适合战斗,那么周琅就打算直接仿制英国军舰,而在这一点上,广州工匠比中国其他地方的工匠,更能提供帮助。因为广州船匠虽然没有直接制造过西方舰船,可是他们对西方舰船的结构是很了解的。这得益于清政府的保守政策,不允许西方人在广州建设船厂,但船只是需要维修的,那就只能请当地工匠帮忙,久而久之随着维护西方舰船,自然就对西方舰船产生了足够的了解。
但在黄埔的那些船匠,他们是手艺人,不富裕也饿不死,他们不肯相应周琅的招募,他们不愿意离开广东到其他地方去。
常规手段不管用的情况下,周琅就不得不使用非常规手段了,而这种手段,周琅认为还是魏连理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