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第五百二十五节 普鲁士军事改革(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五节 普鲁士军事改革(1)(2 / 2)

通过这些后备力量,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后期,奇迹般的迅速武装起了24万人,最终在击败拿破仑之后,夺取了大量领土,让普鲁士确立为欧洲四强之一。


这套制度在拿破仑后期迅速展现了威力,就一直被坚持了下来,jūn_duì 每年征招4万人,步兵服役3年,骑兵和炮兵的服役期要更长。每年jūn_duì 都要同时征招新的士兵,与此同时那些已经完成其服役期的人员立即退。退役士兵进入预备役两年,预备役期间,每年夏季进行一次演习。之后退役进入民兵,民兵称为后备军,需要服役7年,七年后成为普通公民,不再对国家承担义务。


普鲁士人一直以为这套制度很好,可是任何制度都有缺陷,哪怕这套制度看起来很好,时间会慢慢找出破绽。


对俄战争中,普鲁士政府突然发现,当进行动员之后,后备军表现得非常差劲。由于长时间和平环境的疏忽,后备军表现的像一群乌合之众,军官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士兵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战后普鲁士军事机构认定,只有在和平时期继续存在、并以职业军官为骨干的部队才能在战时有效地投入作战。


沙恩霍斯特时代,改革和训练士兵到跟拿破仑决战,不过七八年时间,其实等于軍队刚刚训练好,就拉上战场,并没有经过一个长久和平的考验,后备军军官还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知识,士兵也没有忘记受到的训练,所以组织起来就是軍队。


但经过二三十年的消磨,到了跟俄国人作战的时候,整整一代人没有尝过战争的味道,平时短促的训练无法让士兵保持长久的军事技能记忆,缺乏经验的军官完全不称职。


因此跟俄国开战支出,軍队变现的十分糟糕,幸好俄国的动员机制同样混乱,这才让普鲁士有了充足的时间,打磨軍队,训练士兵,让军官适应战场气氛。


但如果再来一次这种程度的战争,普鲁士軍队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军方认为,如果敌人动员机制可以跟拿破仑的法军一样,恐怕普鲁士在开战的前三周就会崩溃,而按照普鲁士目前的机制,至少得七到八周才能把軍队整理好。


在这种情况下,高度关注jūn_duì 建设的国王就希望能进行新一轮改革。第一,根据这些年的人口增长情况,为了让更多人得到训练,国王希望能将一次征召的軍队从4万扩大到6万人,这样可以让普鲁士现役部队增加一半。另外,将预备役服役期从2年,延长到5年,这样让预备役士兵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受训状态,避免过早的忘记军事技能。至于后备役民兵,战争已经证明,他们真的就是一群农民,已经不需要维持了。


但议会反对改革,不但不希望延长预备役期限,还要求将现役部队服役期从3年缩短到2年。议会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来是代表民众利益的议会,不希望服役期太长,军国主义只是国家层面的东西,老百姓谁想把青春都献给军营啊。二来,是在民主革命中,议会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看到,民兵才是他们可以依靠的武装,正规军都是忠于国王的。所以减少现役部队,保持民兵存在,这是议会跟国王的权力之争。


俾斯麦觐见国王,先是告诉国王一个好消息,正是他从英国敲诈到了每年一千万英镑的援助,尽管这还没有确定,但俾斯麦先把好消息说出来,仿佛已经达成了协议一样。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相比英国,普鲁士真可谓是一个穷国,后世会计统计,这时期英国的财富总量占欧洲的70%,普鲁士只占4%,英国财政收入8000万英镑,将八分之一给普鲁士,这对普鲁士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


但国王头痛的不是钱的问题,普鲁士财政收入虽低,但普鲁士的生活成本耕地,养一个士兵的成本,在欧洲是最低的,比俄国还要低。而且将至少四分之三的财政用于军事开支,普鲁士是养得起自己的軍队的。


国王头痛的是军事改革问题,议会纠结的也不是拨款的花费问题,而是用拨款问题来卡国王的改革,国王希望淘汰缺乏纪律,没有战斗力的民兵,加强忠于国王的常备军,议会认为应该保留民兵,削弱镇压过革命的常备军,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然后俾斯麦又告诉国王说,他可以保证推动軍队改革。


国王问他要怎么做,俾斯麦说必须先任命他为首相,而且要给予他全权。


这正是国王最不满俾斯麦的地方,固执己见,而且专横。要他回来当外交大臣,他也要制定外交政策的全权,现在他还要当首相,依然要全权。


但国王跟俾斯麦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打败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国王强忍着对俾斯麦的方案,答应了俾斯麦的要求。


俾斯麦要怎么做,才能化解议会这个死结呢?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