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第五百九十五节 德美冲突(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五节 德美冲突(1)(1 / 2)

哥伦比亚领土划分上,中国提出按照最东端的安第斯山脉(东科迪勒拉山脉)分水岭划分领土。如北美之落基山脉一样,安第斯山脉横跨南美,它在许多地方都十分宽广,宽广到不像一座山,而像是高原了,尤其是到了哥伦比亚境内,宽广低平特征明显。而且安第斯山脉还分为东中西三条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脉,不同山脉之间只有狭长的河谷地带,而这些河谷地带又恰好是当年印第安人文明的发源地,西班牙灭亡这些印第安人文明后,在他们开发出来的土地上生存显然更容易,所以许多西班牙早期的重要城市都建造在山上。


如果按照最东端原则,连西班牙在南美大陆上的统治核心波哥大都要被划入印加领土,因为这里正好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上。


在美国的斡旋下,中国做了大幅度让步,将领土划定为东科迪勒拉山脉跟中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马格达莱纳河,谷地被双方一分为二,让中国满足了最小的要求,在加勒比海占据了一小片海岸。


但这不算给美国面子,因为中国势力还是渗透进了加勒比海,真正给面子的是,中国竟然接受了不再加勒比海驻扎海军的要求。


很显然美国人已经不想成为阻挡中国进入加勒比海的出头鸟了,只要中国不在加勒比海设置海军,美国也就默认了。


这个消息不是好消息,美国人不想跟中国对抗了,那么美国人会继续压制德国,显然美国人不想美洲地区太复杂,成为太多列强的领地。


当然,美国依然会将中国当作最大的威胁,可问题是美国没有勇气直面这种威胁,却觉得德国可欺。德国得到了墨西哥领土,这是一块比后世的墨西哥要大的多的土地。在北方,中国跟墨西哥之间的边界,是以科罗拉多河和格兰德河为界,北方是科罗拉多高原,两河之间相当于后世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西部都属于墨西哥,这是一块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南方,墨西哥领土一直向南延伸到了巴拿马运河附近,当地的危地马拉等后世的中美洲国家加起来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这些领土加起来,让现在的墨西哥领土高达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这比整个德国的领土要大的多。


北方的科罗拉多高原、亚利桑那等地,虽然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沙漠戈壁连片,但这几年中国公司已经在这里开始活动,发现了许多金矿、铜矿等高附加值矿产,两条河流附近也是可以种植棉花的,后世亚利桑那州是美国四大产棉州之一,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些对德国都很有价值,如果仅仅从地缘来看,应该是中国跟德国冲突最大。


可俾斯麦是绝对不希望跟中国对抗的,他不想当英国的马前卒,他只会中立,这其实也是英国人能猜到的,也是能接受的,英国就需要一个不倒向中国的势力,将中国人挡在墨西哥以西。


德国跟美国本应冲突最小,问题是两国都是那种打不过关张,只能打刘备的处境,反倒让两国之间的矛盾看起来更大。


但要说矛盾大到爆发战争,也不至于,欧洲人不重视美国,不是没有道理的,美国内部矛盾太大了,南北方之间的分歧,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分歧,让美国更像是一个邦联,而不是一个联邦,比德国统一之前的德意志联邦紧密,又比德国统一之后的帝国松散。


这样的国家是没法打仗的,俾斯麦重视美国,也只是重视美国的潜力。他不会怕美国,美国要打贸易战,德国就跟美国打。美国加征德国重工业关税,影响到了克虏伯等巨头的利益,德国立刻就加征美国棉花关税。刚好可以用墨西哥棉花替代,尽管因为生产力和其他经济配套的限制,墨西哥棉花价格要高一些,但这种损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美国问题,还排在德国能否统治墨西哥的问题之后,不过德国亲王能不能在墨西哥站住脚跟这个问题,很快就有答案了。


德国先头部队,在英国海军的护航下,在韦拉克鲁斯附近海滩登陆,然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港口。


德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之前威廉亲王甚至打算动用波兰軍队的,但俾斯麦后来改变了态度,他派遣的是普鲁士陆军,三万德军主力,不但轻松攻占港口,而且还击溃了前来援助的同等数量的墨西哥軍队。


不等后续部队,就沿着铁路线向墨西哥城推进,一路上墨西哥軍队根本无力抵挡,大小城市相继沦陷,一直逼近到墨西哥城,德军才停止推进。


墨西哥軍队此前面对两西西里軍队就颇为吃力,两西西里軍队连意大利軍队都打不过,而意大利軍队在欧洲也只是二流,可以说墨西哥軍队的战斗力,充其量可以跟欧洲三流軍队一较高下,而德军可是先后轻松击败了欧洲一流的俄军、奥军和法军的,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超一流陆军。


最大的麻烦,还是跟两西西里軍队遇到的一样,交通运输问题,德军只能沿着铁路线活动,墨西哥人到处发动偷袭,离开铁路线就无法保证交通运输,而且他们还多次破坏铁路,让德军不胜其烦,不得已停止了进攻墨西哥城的行动。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