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暖点点头,大爷就用绳把鱼串起来。
大爷收到钱,脸上笑的合不拢嘴,这回儿天还早,就买了这么多鱼,大爷觉得很开心。
买完鱼,两个又在零零碎碎的小摊上买了一些新鲜的菜。
现在已经是五月中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也有一些附近乡下的老农挑着菜来卖。
明暖发现,虽然现在不再严查买卖,但是革委会的人还也是严格的盯着他们,只能卖一些土产事物,要是卖了别的东西,比如说衣服,肯定要被拉去纠察一番的。
明暖从这些老农的脸上看到了忐忑不安,想想便知道。
这时候来做生意,绝对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维持生计,要不是家里实在困难,大家都不会愿意出来卖东西的。
不光是政策问题,还有观念问题,经过二十年的洗脑,大家都认为但凡有点办法,都不愿意来做生意,这是投机倒把,十分丢人的。
这时候人们推崇的事工人和jūn_rén ,能当上工人自然是还好,即是当不上也要当个农民,这才光荣。
另一方面,大家也怕哪一天又翻旧账,所以出来做生意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这种状态,知道八十年代才会好起来,那时候,第一批有勇气的人已经富起来了,出现了所谓的千元户,乃至于万元户。
于是,第一个下海风潮开始兴起。
许多人放弃铁饭碗的工作,选择下海经商,也分得了一杯羹。
看到街道上试探性的交易,明暖觉得,新的时代终于来了。
关夏看到这些也是感触颇深,她和苏靖宇也交谈过,可以说,他们两个是有着共同的抱负的。
苏靖宇是纯粹的兴趣,关夏除了兴趣,就是家风使然了。
关家在解放前就是大商人,关夏的爷爷和父亲,也都是十分成功的商人。
“哎,这是泥鳅。”
明暖看到几个小孩面前摆着几个盆子说道。
最大的那个男孩点点头,说道:“这都是我和我弟弟抓的,昨天晚上抓的,都还活着。”
密密麻麻的泥鳅放在一起,那场景很是渗人。
不过这东西可是大补。
“小朋友,你这个泥鳅怎么卖的?”
关夏笑呵呵的问道。
她是南方人,小时候经常吃泥鳅,不光是泥鳅,还有蛇,想起来,关夏就觉得想流口水。
“一毛钱一斤,不要票。”小孩子看到明暖和关夏有买的意向,高兴的说道。
关夏让小孩子帮她们捉。
这几个小孩明显都是捉泥鳅的好手,不论这泥鳅怎么滑,怎么挣扎,都在他们的手里,逃脱不了。
看到小孩拿起一根粗针,要用线把泥鳅穿起来,明暖觉得破有意思,刚才她还在想,这些孩子们怎么把泥鳅给他们,没想到他们竟然相处这么一个好办法,用针线穿过去。
“别穿了,放到这里面吧。”
关夏拿出一个织的极密的网兜说到。
明暖看到挑挑眉,这是她空间里同来装鸡蛋的,现在刚好来装泥鳅。
“好。”
然后那几个小孩挑了许多又粗又大又有劲儿的泥鳅放进去,一称,五斤,关夏爽利的付钱。
最后明暖和关夏还没有到百货大楼都买了四手的东西,只得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