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唐马王爷> 第1095章 漫漫长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5章 漫漫长夜(2 / 2)

这种做法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唐初尚书令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其实,这是一种假象,皇族亲任尚书令的背后,隐含着削夺尚书省权力的意图。


太子李治联系此后尚书令虚置多年的事实,不难明白这中间的奥妙。


而表面上所说的,因避讳皇帝曾亲任其职、而不委任尚书令的说法也是靠不住的。


自古子避父讳、臣避君讳。


高祖既已做过尚书令,贞观皇帝身为儿子就该依礼避让、不再出任。事实上皇帝在秦王时便继任了父亲曾担任过的尚书令,岂不有悖礼制?


贞观朝,几乎是在尚书令被虚废的同时,左右仆射也失去了昔日想当然的宰相资格,仆射必须加衔、方可行使宰相职权。


比如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之衔,这样才算作是宰相了。


皇帝道,“尚书省在三省之中独领风骚,不可不抑!因而自高祖以来,一向是将枢密事宜悉委于中书省,而八座之官仅仅是按着议定的章程、去执行而已。”


八座之官,指的是尚书省左、右仆射,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尚书。


“正如父皇所言,我们一直在抑制尚书令之权,又许久不设此职了。那么高峻的出任,是否意味着父皇已彻底看准了此人呢?”


贞观皇帝又饮了一杯酒,寻思着这句话该怎么说。


向来是君强则须宰相弱,而君弱则须宰相强,两者都强则势成水火,都弱则万事不举、朝纲不振。


太子仁孝有余、而决断不足,这才是他立意要重新委任尚书令的原因。


但皇帝怎么能当着太子的面说出来呢?


“嗯,朕几乎已经看好了!此人每次行事,都甚合朕意……朕相信,一个人要刻意地去装,不可能事事装的好,但高峻自出道以来的所行,事无大小,朕至今竟然都是满意的!”


他没有说的是,趁着自己身体尚健,对尚书令高峻的考察自然可以接着进行下去。


大事须及早,这也是他急着委任尚书令、而退身至翠微宫的原因。


如果不幸、在接下来高峻被他发现品行不端,那么,哪怕是坐镇在翠微宫中一年、两年都不问朝政,皇帝相信也没有谁、能够有本事翻出他的手掌心。


万一自己看错了人,总有时间来纠正。


万幸自己没有看错人,不是也更有充裕的时间、让年轻的尚书令进一步成熟起来?并且让太子成就古往今来、君臣同心同德的一段佳话。


那么,盛世有凭!


太子说,“那儿臣便按着父皇先前所说,与尚书令绝不相疑。”


皇帝道,“至少你直到眼下,也仍该这么做!”


父子两个已许久不曾这样推心置腹地长谈过了,而且今晚皇帝的酒量相当的不错,他自己已喝进去了两坛。


“尚书令前日刚刚做了一件事,你可知是什么?”


李治不知皇帝说的是哪一件,高峻这些日子做的事情可真多了去了。他摇头,期待皇帝别卖关子、直接说下去。


皇帝平静地说道,“他将自己的七夫人休掉了。”


“哦?!”李治果然不知,“是以的什么理由?他的七夫人儿臣是知道、也见过的,很娇俏的一个人,也很是伶俐,而且与尚书令的九夫人正是亲姐妹,什么原因呢?”


“呵呵,东阳来过翠微宫,向朕说,尚书令的这位七夫人参与了东市斗犬、还无偿圈占了子午谷山南的一百七十亩地!”


李治一时没有说话,这种事在大臣家眷之中都有,高峻是不是对自己的如夫人太狠了?


不过,尚书令这么做总是好事,父皇所讲的“开六部之风”,也真有了着脚之处了。


还有一个令他暗自舒了口气的、不能与皇帝明说的原因,就是武媚娘没有按着“出放诏”出宫的事情。


直到现在,李治也不能确定,那次下雨时皇帝口谕、令武媚娘可以宿在太子别宫的用意,到底是指的雨日那一时、还是长期有效。


他总是觉得,皇帝那次的雨中口旨,是雨天的情势所然、是短期的。


可他又不敢打听、也不愿相信,而且他同这位女子的关系已不可逆转了。


而促成武媚娘留下来的,恰恰是高峻的这位七夫人背着尚书令做的!


现在七夫人已经离开长安了,那知情的人就几乎没有了。


除了那个“武婿娘”。


四名偷偷远赴夏州的、不中用的太子东宫内侍,几乎就坏了太子的大事,他们四个人连一个劈柴的宫人都摁不住,还真不如不去了。


不知不觉间,漫漫长夜即将过去。


皇帝兴致盎然,本来还想与太子聊一聊高峻奏请将邓州分州一事。


这件事被高峻说的煞有介事,又是宽乡窄乡,又是北边好了、南边少了,但皇帝猜出尚书令在奏章中的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均田制受到的困扰。


高峻很聪明,没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但皇帝也不傻、不会不知道与岭南山岭、水文、林木相近的,绝非首推邓州,黔州、郎州、辰州等地比比皆是。


皇帝离着邓州也不远,只须派个人过秦岭、到邓州打听一下也就清楚了,那里最大的问题乃是程刺史圈地。


但圈地这个事绝非程刺史一人在做,朝中大有渐演成风的趋势,王公、大臣、公主都有。


皇帝一时没有想好怎么处置、从何处入手,高峻恰在上任后提出来了。


且此事的处理很有借鉴之处,叫作“收蛋赶鸡”之法。你圈好了地方下了蛋,我只须吏部一纸公文让你腾腾地方!哼哼!


而且高峻的奏章还让他记起了忽略许久儿子——顺阳王李泰,他的处境并不好,居然也与这个程刺史有关。


但皇帝不认为、李泰的事也是高峻上呈奏章的原因,因为他从未听说过这两个人有过什么来往。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