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盛唐血刃> 第四十六章不为州县无以至台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不为州县无以至台阁(1 / 2)

第四十六章不为州县无以至台阁


显德殿偏殿内,李建成与魏征、房玄龄一边用餐,房玄龄却一边喝着小米粥,一边语速极快的做着报告道:“河北三十九州刺史,勋绩考评,七个优,二十一个良,八个尚可,三个不称职,这三个刺史,按律应予以惩处……”


李建成突然抬手,打断房玄龄的发言道:“陈应辞职了,高士廉也辞职了,你知道么?”


房玄龄放下碗筷,看着李建成郑重的道:“臣知道。”


李建成一脸的困惑和苦恼的道:“他们为何要辞职,你知道么?”


房玄龄点点头道:“臣略知一二!”


李建成瞪大眼望着房玄龄与魏征道:“你们也要辞职么?”


魏征笑笑道:“臣没有辞职的理由,也没有辞职的愿望,因此,臣不辞职!”


李建成眉毛一挑道:“你就不怕,成为众矢之的,遭人嫉恨么?”


魏征笑了笑道:“臣出仕的目的,本就是来为天下苍生做事的,若是连一点世人的怨恨责骂,都担当不起,又怎能担当起天下苍生的福祉呢?”


李建成拍案而起,连连点头道:“说得好!说得好!魏玄成你是条汉子!朕现在就下诏,由你接替陈应,任尚书仆射之职。”


魏征被呛得咳嗽了一声,赶忙一稽道:“陛下,不可!”


李建成愣住,疑惑的道:“为何?”


魏征郑重的道:“臣并不是害怕担当责任,而是因为,尚书省左右仆射,乃是处置军国庶政的事务繁钜之位,必须要有地方官经验的人,才能担任。”


房玄龄点点头,


李建成皱起眉头道:“有地方官经验?”


“不错!”房玄龄点点头道:“臣不反对陈应担任尚书左仆射,并非陈应是陛下潜邸旧臣,而是因为陈应曾治理灵州,将一片蛮荒之地的灵州在短短两年之内,打造成塞上江南,灵州总府下辖六州,在武德二年人口不满五万,而到了武德四年,灵州人口就突破了十二万户,将近五十万人口。陈应曾在武德四年奉命治理河南府,将河南府十八县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陈应担任尚书左仆射乃实至名归!”


魏征点点头补充道:“对,所以臣推荐杨恭仁和房玄龄担任尚书左仆射!”


李建成愣住了,房玄龄同样也愣住了。


房玄龄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李建成的心腹,魏征会举荐自己担任尚书左仆射,这个百官之首。


魏征认真的道:“杨恭仁历任州县,房玄龄曾协助废秦王治理河东二十四州,都是好人选;而臣没有地方经验,故此不能入选。”


李建成一脸疑虑望着魏征道:“为何非要有地方官经验?”


魏征淡淡的笑道:“做过地方官的人,对天下各州郡的民情、官情比较熟悉,无论下面,如何搪塞粉饰,他都能凭借经验,分辨是非对错。左右仆射,乃是总理国事的关键之位,宰相之首……”


李建成认真的听着魏征的话。


魏征认真的看着李建成道:“陛下须谨记一个原则,不为州县,无以至台阁。”


李建成转身望着中书舍人道:“来人,记下,不为州县,无以至台阁!”


陈应不在这里,要不然一定会为魏征叫好。作为国家政府首脑,不是可以依靠几篇文章就可以治理得了的。明朝内阁就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可是,事实上呢?


古代的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翰林的待遇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两院院士。两院院士去当官,简直就是笑话。治学、研究与做官处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于是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次辅们天天之乎者也,寻章摘句,批红批得团花锦簇,事实上屁用没有。


明朝的灭亡,真正的根源就是裁撤驿站。在古代,驿站是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无优质资源可用,也无实际利益可图。这是一个联系地方的纽带。


在明代,驿站主要由各地卫所管理,卫所既属于军事编制,也是一个地理单元,它管辖着类似于布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显然,驿卒背后的实际权力是卫所。驿卒向地方要钱,地方官哪有不给的道理。七品刑科给事中刘懋给上书崇祯,极言驿站的弊端,并请求裁撤驿站,除去冗员,此举每年可为朝廷节省三十万两银子。


这个数目其实和皇宫一个月的支出相当。崇祯一听可以省钱,就感觉可以做,可是内阁三相,朝廷无数官员居然无人阻止这个混蛋透顶的政策推行。朝廷裁撤驿站,并非让李自成揭竿而反这么简单,事实上,失去驿站,明朝朝廷就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才是灭顶之灾。


可是,在唐朝政事堂的相国们,他们经历过地方州县,知道什么政策对国家危害严重,如果李建成要裁撤这个驿站,恐怕门下省直接批驳他的圣旨,以为乱命,根本不授。


即使皇帝胡作非为,影响也会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


随着时辰的到来,众官员纷纷拥簇在显德殿外,等待朝会。


不过,此时显德殿外的广场,完全可以站下前来参加朝会的官员,而不像原来,原来李渊在两仪殿召开朝会的时候,长安城三千八百多名京官,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多达一千八百多人。


事实上,这么多人参加朝会,屁用没有。毕竟在没有扬声器的时候,人说话的声音,可以传递数十上百人听得清楚就已经是极限了。


现在好了,精简了三千多名官员,朝廷光解约俸禄就多达一百五十万贯,再加上宗室降爵减封,事实上此举朝廷可以节约财政支出,约合两百万贯。


众官员议论纷纷。


“听说陈应请辞左仆射,高士廉请辞吏部侍郎。”


“是啊,这几位陛下的亲信大臣,也该外放州郡了。于公于私,这几位功臣,陛下都需要压一压。”


“是啊,给朝野一个交代,顺带保护他们。”


“魏征,魏征可曾递上辞表?”


这名官员正准备再次高声说话,突然发现有人拉扯他的袖子,他回头一看,魏征走在自己身后,立刻闭上嘴巴低头。


魏征一语不发地走进显德殿。


魏征进入大殿后。


这名官员望着魏征的背影,心有余悸的道:“好险!”


“当心祸从口出!”


“听说房玄龄和魏征二人都未曾辞官!”


“我呸,他们还要脸吗?”


“真不怕有人去他们家里泼粪?”


突然,人群静止了下来。


众官员向后面望去,陈应缓缓而来。


相比陈应,众官员比较信服。魏征与房玄龄对于精兵简政,都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但是陈应比较有人情味。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