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又商量了一轮,最终,在老杨给出的建议上,删删减减,商定出了一个合理的服兵役制度。
杨七麾下,四支兵马,除铁骑军外,剩下的兵马具施行新制。
新兵役制度规定,游骑军、大同军、复兴军,三军所属兵马,其普通军卒,服兵役年限以五年为准,战时可适当延长服兵役年限,但不超过十年。
班正,以及副班正,服役年限为十年,到了十年以后,愿意留在军中的,可以申请延长兵役年限。
班正以上,至将军衔,兵役年限,并没有规定。但是却规定了退役时间,以六十岁为限,年龄到达六十岁的与已退役。
同时,团级以上的将官,在退役后,可申请至复兴武院任教。
且,无论在任职期间,又或者任教期间,只要是无战事,将官们都有回家探亲的时间。
为了方便将官们回家探亲,一应将官的家属,会被就近的安置在驻扎营地最近的城镇。
……
同时,新兵役制度还规定了征兵的数量,以及替换老卒的时间。大致上和老杨给出的建议相当,只是多加了一条,军卒可以按照自己的自身情况,申请延长兵役。
新的兵役制度,还算是比较完善。
在敲定了所有细节以后,杨七派人誊抄了两份,一份送到了复兴府衙门,交由寇准审阅,审阅无误后,会昭告给两府内的百姓。
之所以交给寇准审阅,就是为了让寇准在里面找出与之目前施政的政策冲突的地方,然后予以修改。
这么做,也是为了谨慎起见。
比如,杨七在新兵役制度内规定,凡是班正以上将官的家眷,全部都搬到了驻地营区附近的城镇。万一寇准的政令是,各地方所属的将官家眷需搬到各府城内居住。
那么,两条政令就冲突了。
虽然不至于闹出什么大矛盾,但是一些个小矛盾,也会影响寇准施政的公信力。
寇准在拿到了新兵役制度以后,仔细阅览了一遍,虽然嘴上各种嫌弃,但是心里却暗自称奇。
他仔细盘算了以下,杨七新订立的兵役制度,远比大宋的兵役制度要好。
首先,杨七新订立的兵役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jūn_duì 的战斗力,但其好处却是长远的。
军卒们在这种兵役制度的管束下,始终会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不会像是大宋的大多jūn_duì ,十年二十年以后就开始糜烂。
其次,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些兵变的发生。
在这种兵役制度下,私兵将不复存在。
而没有了私兵,将领统御的,也只有手下的将官,想要拉起一大票人马兵变或者造反,很难。
寇准捏着新订立的兵役制度,心里莫名其妙的冒出了一个念头。
貌似,这兵役制度,更适用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身上。
这个念头刚起,就被寇准给掐死了。
他苦笑着摇头,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余了。
现如今,他已经算不得上是纯正的宋臣了,他为大宋所考虑的一切,大宋也都不会采用。
想了也是白想,索性不想。
认真的研读过了新兵役制度以后,寇准挥舞朱笔,在上面写下了两个殷弘的大字。
核准!
核准以后,寇准立马召集
<istyle=‘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istyle=‘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了衙门里的人手,开始逐个的誊抄新兵役制度,然后快速的下发往两府的各个衙门。
同时,原版的送到了杨七手里。
杨七见到了上面的‘核准’二字以后,也迅速的通过了稻草人,将新的兵制传达到了每一军的每一个军卒耳中。
军制的改革,会出现什么变化,难以预料。
但是能肯定的是,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好的变化。
有关于军制的问题处理过了以后,杨七在复兴府内也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折御勋在制定了新兵役制度以后的第二日,就离开了复兴武院。
他心里惦记着党项,自然不可能悠闲的在复兴武院里过活。
反观老杨,却一点儿回去的意思都没有。
似乎是在家里闲的太久,一有机会让他训人,他就抓着不放。
复兴武院。
教室。
老杨强势的剥夺了杨洪传授兵法的课程,在学子们欢呼声中,霸占了整个课堂。
老杨是个粗人,讲话的时候总喜欢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之乎者也。
又因为他经理的战事多,所以总能通过一些战场上的实例,阐释兵书上的一些谋略。
杨七在去观看老杨讲课的时候,老杨正在讲一场经典的战役。
雁门关战役。
“你们这些娃娃,大多都是两府境内的孩子,你们应该有人听说过雁门关一战,甚至也有人看到过。那么就拿雁门关一战来说。
当时的辽军,有十万。而我们这边,仅有八千兵卒,和上万民夫。
实力悬殊,十几倍之差。
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打?”
老杨环顾了一下台下的学子,见没人回答,他就握紧了拳头,坚定的道:“死战!但是这个死战,也不是一味的蛮横的跟人家硬碰硬。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硬碰硬的都是傻蛋。
之前老夫给你们讲过,兵法奇正相辅的道理。
那么,在我们兵力多于敌方的时候,我们就要以正制胜。堂皇正大的打过去,粉碎一切挡在我们面前的敌人。
但是,在这种我们兵力少于地方的时候,就要出奇制胜。
……
老夫在雁门关,和敌人鏖战了几天几夜。
一直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老夫麾下有一位将军,说了。
能不能去偷袭敌军粮草?
老夫当时一想,觉得可行,就派出去了一千精兵,偷袭敌军粮草大营。
……
战况到了最后,杨延嗣的出现,以及他鲁莽的作法,是整个战事最大的败笔。
作为一个主将,抛下了大军,单枪匹马的去擒王,这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
老杨在教室里面讲的滔滔不绝。
由于老杨本身的眼界远比学子们高,所以他能够更透彻的把整个战局里面的所有细节,都给学子们分析到位。
学子们听的如痴如醉。
甚
<istyle=‘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