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苏厨>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1 / 2)

,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万事俱备


辽国那边也没啥大事儿,人事上就是以权知东京留守萧托辉为契丹行宫都部署。


五月辽国一场大火,烧掉了端拱殿门。


耶律洪基手里好像宽松了一些,命给渭州贫民耕牛布绢。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六月,己亥,在一处叫倒塌岭的地方,有人得到了一个古鼎,上有文知“万岁永为宝用”,献给了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大喜,命天下同乐,斋僧三十六万。


……


回到大名府的时候,新科进士们的观政已经结束,高滔滔从徐国大长公主所请,外放了王彦弼,让他回到了苏油身边,继续担任幕府掌书记一职。


买一送一,王晦成了苏油白捡的幕僚。


陈梧被高滔滔按在了军器监,老老实实搞他的武器研发。


扁罐的任命倒是起了点小波澜,高滔滔本来想让他继续呆在将作监,但是刘正夫上章此非培养人才之道,按照科举惯例,前三名一般判将作监、军器监,之后就要外放为官,以熟悉庶政,考量能否。


陈梧、苏轶之前因为恩荫,已经在两监主事多年,援引旧事已无必要,如朝廷看重,便当入翰林清华,锻炼文事;或外放州县,理政安民。


高滔滔最后留下了规规矩矩的陈梧,外放了调皮捣蛋的漏勺,算是来个折中。


吕大防主事,将漏勺安排成了广州番禺县令。


朝堂一下子就闹开了,众人纷纷非议吕大防打击报复。


中书侍郎章惇上章弹劾吕大防任人由私,嫉妒贤臣,处置不当。


广州如今是蛮苦逼的,不然当年也不会被侬智高打到城门下。


在宋人的理念里边,岭南以外那就算是流放地,广州,的确是太过分了。


不过如刘正夫、孔文仲等御史台官却没有闹,刘正夫认为吕大防的任命没有毛病,什么时候轮到士大夫对朝廷的任命挑三拣四了?广州就不是我大宋国土?


高滔滔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御史台的动静,章惇是中书侍郎,虽然也有议论的权利,但是流程启动不了,也就不能驳回三省的决议。


其实漏勺对于这个任命倒是颇为兴奋,广州比父亲当年的夔州好点不多,番禺怕是更加不如,山高佣哥儿远,正好大展拳脚。


于是上章,番禺没毛病,我想去!


最后高滔滔无奈,以漏勺身有恩荫为由,给他升了一格,改任广州通判。


苏油看过家书和朝廷邸报,不禁苦笑:“这回怕不是中了二郎的意了……”


癸卯,苏轼抵达京外,上言:“浙西诸郡二年灾伤,而今岁大水尤甚,苏杭两地,尚需赈济,需米百万石、钱二十万。”


有御史弹劾,认为苏轼前蒙朝廷恩旨,迟迟不动身,等到大运河修通方才启程,这是贪功。


之前朝廷大力救灾,拨付了大量的钱粮,苏轼以工代赈,掏浚西湖,修造运河。


如尚需赈济,那之前修河的费用,是没有发放到百姓手里吗?


还有大苏在两浙路建粮食加工厂,将北人不爱吃的粉面强行卖给朝廷,用于抵扣赋税,这是损朝廷之用,树一己之恩,理当惩戒。


两浙苏杭太湖,乃朝廷钱粮重地,苏轼在杭州两年一味宽容,离任前还要坑朝廷一笔,当朝中诸公都是傻子吗?


苏轼行舟到了陈留,听闻朝中弹劾,停船待参,不敢入京。


一日讲读完毕,范祖禹收拾起讲义,却听高滔滔问道:“侍讲对大苏一事,有何看法?”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