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苏厨>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调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调整(2 / 2)

曹南自领破虏军,其下建雄军韦昭、天平军种师中、安国军姚麟。


折可大自领平戎军,其下承德军姚古、定武军田遇、昭德军王厚。


而苏油自领种诂、巢谷的经略司帅帐,其下永清军苏烈、镇西军姚兕、永安军王文郁三员老将,镇守后路。


而对于辽国蔚州、易州两处太行险要,苏油根本不予搭理,只让刘奉世做好防守工作,稳守飞狐要塞,看好保定两州即可。


大同、析津两路战略要是成功,蔚易二州就将屁股亮了出来,根本不用正面攻克太行天险,其守军就不能不撤退到涿鹿,否则就是待死。


……


绍圣三年新年后,朝廷又进行了一番调整。


辛卯朔,尚书省火。壬辰,又火。


诏以禁中屡火,罢春宴及幸池苑,不御垂拱殿三日。


蔡京坚请辞相。


蔡京这两年拿满了政绩,改革深化获得完全成功,国家财政全面向好。


然而章惇一道上章,却让蔡京感到了危机,决意外出躲雷。


章惇认为国家承平日久,腐败滋生,开始准备动深化改革的最后一招狠棋——吏治。


其实贪污腐败的问题,大宋相比其余朝代还是好的。一来是大宋官员薪俸较高,高薪养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二来是如今的士大夫群体比较注重这个方面,如陈希亮因用公使酒待客,就上书自贬,好些官员离任之后家徒四壁,都是清廉的表现。


但是并不是说就不可治,很多部门如粮食的发运司、国家的三仓,矿冶,还有钱财大量经手的河渠、交通、城建、军务,诸多贪污腐化的行为不可细数。


章铁头要敲打官场,蔡京作为首相不敢说不做,可也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药蛋。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辽国的战事。


蔡京不熟悉武事,这是他的短板,如今辽国那边一团乱麻,简直有当年中原五代十国的大乱象,因此蔡京决意避开这段乱局,让熟悉军事的能人来坐自己的位置,免得处置失当,损耗了自己如今颇为厚重的名声。


刚巧尚书省连着两次火灾,蔡京赶紧上章申请出外。


赵煦也是真想治理吏治,于是准了蔡京的申请,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南京,升了章惇为左仆射,右仆射则任命了另一个孤忠之臣——苏元贞。


苏元贞做过“四入头”之中的侍御史,资格早就够了,到现在,资历也够了。


狄温因在京鸣铳,虽然快速控制了都亭驿的局面,却也被御史参奏,丢了差遣,被赵煦派去做了苏油的警卫员。


漏勺因为“都亭驿大战”的原因,也受了连累,被张商英和孔仲武弹劾,丢了鸿胪寺的差遣,仍兼侍读学士,翰林学士,判匠作监,兼工部侍郎,继续开封旧城改造和艮岳新区建设。


人人都知道漏勺纯属背锅,都怪辽人无礼,害可爱的小苏探花丢了职务。


只有少数几个大佬才知道,这本就是漏勺这奸鬼给赵煦出的主意,故意将三路辽使凑作一堆,他们不起冲突才见鬼了。


然后全部赶回去,这样就避免了大宋必须做选择题的尴尬。


如此一来,大宋就能继续静观大变,择机出兵,“代管”西京、南京两道。在大举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还能手持正义。


这是礼仪之邦的讲究,或者说是矫情,但是却是必须的伎俩。


无论对内对外,都是获得最大支持的基础。


由此也可见赵煦对苏油“内圣外王”思想的全盘接受,虽然赵煦依旧是“天下一人”,但是是以“获得最大多数支持”作为施政基础的天下一人,而不是“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的天下一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理念上的深刻转变。


虽然现在这种现象,还只是浮于表面的一种君王的“自觉”,但是这种自觉,也是来自“天下事天下人共赞之”的理学观点。


且这种理念已经渐渐深入到大宋社会的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风尚”,赵煦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思想体系已经领先于管理制度的表现。


就算今后可能会出现对这种理念的“反动”,依然会出现暴虐残民的独夫,但是同样的,因为各阶层拥有了新型的,成体系的思想武器,也必将出现这种“反动”的“再反动”,将跑偏的历史轨迹再自行纠转回来。


这就是“民族气质”的悄然变化。


苏油不以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做到给当代君主和各阶层指出,你们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且让他们看到效果,予以信服,苏油认为,自己就已经超额完成了此次穿越的历史使命。


至于什么平夏灭辽克交趾,都只是这种思想培育发展过程中的附属产物,和“改民族气运,变民族之气质”这样的大命题相比,也只能位列其次。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