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苏厨> 第六百八十九章 国家预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九章 国家预算(2 / 2)

开封府年前调整了农业生产品种,让拥有水浇地的百姓们种冬麦。


冬麦的播种期是十月,收获期是四五月,如此可以接小麦茬或在小麦行中套种棉花,播种期为四月下旬五月上旬,采摘期都在九月,可以保证不空地。


不过这样弄就得施肥,而且第二年就得换种豆子油菜,或者直接休耕。


今年的旱情已经有了苗头,故老相传,开封府要在往年遇到今年的气候,那就算完蛋了,起码减产一半,常平仓都得开仓放粮。


可今年居然还好,新渠旧渠,被苏油大力修整一直没断,靠水车之力,硬是给扛住了。有农户竟然偷偷在家里给苏油立起了生祠。


天子脚下,严禁此类的封建迷信,苏油发文给各县衙门,组织教育,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快老百姓们将苏油的名字换成了龙王三太子,这下就是苏油都没有办法了。


特么百姓们祭祀的龙王三太子竟然是泾河龙王三太子,离汴京城上千里!


民间传说泾河龙王是小苏少保的铁哥们,天下水族是一家,所以泾河龙王给水族们打完招呼后,有小苏少保的地方,就不会闹水旱灾。


所以拜谁都是一样的。


苏油接到下头的奏报,也不由得哭笑不得,特么这股聪明劲儿,用到努力发展生产上多好!


汴京扛得住,河北就有些危险,从去年秋天开始出蝗,然后从秋天到现在,没有下过雨!春播已经迫不及待,墒情却不行!


京中各路议论纷纷,苏油严控司天监,不许胡乱言论。


熙宁五年那一回,司天监灵台郎亢瑛言:“天久阴,星失度,宜罢免王安石。”赵顼害怕得不行,“以瑛状付中书。”


王安石对付政敌的手段,一般就是外放,处理方法还不算激烈。


唯独那一次,“遂谒告,诏刺配英州牢城。”


刺配!这不是一般的重罪,司天监众人可得吸取教训,不准瞎跳。


朝堂上,王安石的把控力达到了巅峰。


辛未,发常平米赈河阳饥民。癸未,诏三司岁会天下财用出入之数以闻。


国家统计预算工作,从老张当任三司使之前,就有名臣已经提出过,要求国家“量入为出”。


当时也进行过几次国家岁入的统计工作,但是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及收入构成的复杂性,导致了无法每年施行。


随着大宋历任三司使——张方平,赵抃,唐介,薛向……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大宋基本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制度。


加上四通商号和皇宋银行的实践,大宋熙宁七年,年度国家预算制度的确立,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宋的财政制度发展到如今,大体分为三级,两类。


三级就是中央计司,地方路转运司,州县。两类则分为“系省”和“不系省”,即类似后世国税和地税。


但是与国策相适应,所谓“守内虚外”,大宋的财政制度,也就变成了“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之用悉出三司,诸州除计度经费外,凡金帛送阙下。”


这是一种统收统支的财政政策,所以地方上的“约度”,就非常考验官员们的智慧了。


约度,就是地方上根据年度决算报表,做出预算报表,和中央商定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额度,之后每月向三司申报月帐,每月结算。


其色目,大的有金、银、钱、帛、粮、草六类。


每月每一项收入之下,要注明收入时间,本州是否已经支用,中书按月统计成总账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宋人已经考虑得非常周道了,比如诸色课例,也就是工商税,这部分是归国税,地方无权支使。


地方占用税收,只能农税,而且只能是农税中的一部分。


其余的剩余财物,三司可以直接行文全部上收,也可以收取一部分,剩下的留给地方调配,弥补部分地方用度不足。


从理论上讲,这套制度已经非常先进了,关键是执行起来有些难。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