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因为这种船轻巧灵便,制造效率很高,技术含量低,最经常的是集群使用。
这支船队是2艘关船带队,剩下的都是小早船。
第二天一早,明军的十余艘福船在朝鲜板屋船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巨济岛的朝鲜水师基地。
由于朝鲜全境大部分领土都已经解放,海上倭军也一直没有控制制海权,所以航行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的倭军船只。
航行半日之后,两军联合舰队来到了一个关隘峡口之处。
这是一个风口,波大浪急。
不过明朝水师和朝鲜水师都是一些饱经霜雪的老把式了,所以虽然稍微有些难度,但还是尽在掌控之中。
两支船队也趁着这个机会,锻炼了协同作战的能力。
这也是陈璘非要来见李舜臣,以及提出来要跟着朝鲜水师一起出来打秋风的根本原因。
未来,两国水师一定会有大规模的联合作战。
如果磨合不够,双方无法有效的协调和沟通,那就要通过一些小规模的实战提早发现,总结经验教训,尽快解决。
否则真的大战来临的那一天,临时抱佛脚可是来不及的。
两国船队不停交换使用着旗语和大喊等方式沟通着,有误解,但大部分情况下都跟老夫老妻一样,有着天然的默契。
二十多艘舰船在关隘的背面埋伏着,等待了大概半天之后。
“将军,前方发现倭军的船队!”
明军这边,已经有瞭望手远远的看到了迎风而来的倭军船队。
又过了片刻,瞭望手仔细确认了一番,印证了之前的情报也是毫无问题,确实是两大带一堆小的构成。
两国船队都调整船只的方位,保证是侧舷正对着我军船只过来的方向。
只等他们越过隘口的时候,来一个突然袭击。
又过了一个时辰之后,倭军的船队已经缓缓的驶来。
由于是一直简单的运输队,所以也没有分什么前后军的摆阵,就单纯的大船为中心,小船为策应这么随意的航行着。
明军和朝鲜水师的士兵们静静等着。
之后,倭军船队穿过了关隘,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躲藏在背后的明军和朝鲜水师的船只。
但是为时已晚。
因为关口太小,风力又急,倭军的船只根本没法掉头调整方向。
只能试着用最快的速度加速冲刺,试着乘风起势,利用速度甩开这群埋伏的人。
不过他们跑的再快,又怎么比得上大炮的速度呢。
砰砰砰,数声炮响。
两军的大炮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精准的命中了两艘关船中的一艘。
炮弹落下,瞬间打穿了甲板还有船只的侧舷。
其实这些倭军船上的船员都算不上正规的士兵,这是运输船队,而且倭军早就出现了兵员短缺的问题。
都是一群老弱病残还有临时被抓壮丁农夫们,他们根本毫无战意,只想逃命。
这些人看到船只中跑,立刻就不管不顾了,纷纷跳入海中,朝着那些小早船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