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而言之,茅元仪可是个军事理论专家,也不知道,他此时有没有把武备志》这书写完。
要是现在茅元仪已经写完,那可就真是太好了,张璟觉得自己把后世的一些军事思想给他,以这家伙在军事理论上的天赋,一定可以根据这个时代的特色,创造革新出一部切合实际的军事战法。
到时候,如果能把那部加强版武备志》呈送给朱由校,那么恐怕茅元仪和他想不得到朱由校重视都难了,而且大明jūn_duì 的武器战法也必将会有一套系统性的革新理论基础。
至于原版的武备志》到底如何,想想看螨清将这本兵书明确列为禁书,直到清末面对列强军事上的压力,为了提高武备,才放开书禁,就可想而知这本茅元仪的杰作,有多大的成就。
当然,彼时螨清军事早已积重难返,落后列强太多,而茅元仪又受于时代局限性,所作兵书都是根据前人理论基础,还有他参加辽事以来的战争经历写的,大部分的东西已经不适合未来热兵器的时代。
不过,那也是未来,现在的话,武备志》这书,可是的的确确适合大明,张璟前世闲暇时候,也曾看过这书,不过毕竟那时候这书已经属于杂书,他也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下。
虽然如此,但张璟仍记得初次看这书时,对这本兵书里阐述的军事理论的震惊。
记得真是历史上,后来的茅元仪被孙承宗看重,提的建议也帮助明军打赢过建奴,如此也验证了,这本武备志》的实力,确实并非浪得虚名,也无怪螨清明确将其列为禁书。
即使后来开了书禁,也对里面的不少内容进行篡改,要不是日本人保存了明代版本的武备志》,恐怕想要见到全本,就和其他螨清篡改的书籍一样,根本不可能。
为了和这三人套近乎,给他们一个好的初次印象,张璟也没和他们聊其他东西,主要就是拉拉家常而已,顺便旁敲侧击自然他们的其他故事,这一番询问,
看着面前的三名大才,张璟就觉得自己走了狗屎运,心里面也在庆幸,幸好是交好了眼光不错的方从哲,他给自己推荐的无疑都是可以成为大明精英的人才。
不然,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张璟才能认识这三人,毕竟身份悬殊,能见到都是运气,而很明显,张璟这一世的运气,确实有些好到爆!
然而,话说回来,这三人都来做他的幕僚,张璟怎么看都觉得这配置有些过分奢侈了。
也不知道日后让那些身边幕僚不给力的人,在见到他这些幕僚后,内心里,会不会引起强烈不适。
而且为了表明对这三人的尊重,张璟也是直接大喜道:“我才去工部上任一天,军器局的事情就把我忙的是焦头烂额,今日得见三位大才,日后三位辅助于我,那以后工部的事情肯定是事半功倍了。”
三人闻言,都觉得张璟说得过重,连连谦虚。
他们这般的实际求是,令张璟觉得,果然爱在朝堂里靠嘴炮扯皮,到了亡国时候做带路党的,和这些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做实事的人相比,确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