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1508 前车之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08 前车之鉴(1 / 2)

物价快速上涨扼杀城市发展活力的事情,在米国的硅谷就已经出现了。


原本在旧金山附近的硅谷地区,房价并不是很贵的。


可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硅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的飞速成长,这里已经成了全美物价,房价最贵的地区之一。


近些年来,很多原本这里的住户,都已经渐渐搬离了这里。


以往也就十几万美元一套的房子,现在动辄就要上百万。


而房价上涨,带来的就是房产税激增的问题。


要是以前,一套房子十几万,每年的房产税也就是几千块。


普通老百姓倒也能承受得起,可是现在一套房动辄就是上百万美元,每年光是房产税,就要交几万美金。


这让很硅谷附近的土著居民,都难以承受。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那些高科技公司打工,拿着十几万,或者几十万的超高年薪的。


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普通人。


而且即便是那些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这么高的年薪的。


除非你是研发项目组的成员,又或者是超级码农,你才有可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如果是运营岗位,或者是pr什么的,那你根本就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前几年的时候,就曾经有个米国妹子,抱怨硅谷附近的房价太高。


她一个月五六千美元的薪水,在全美范围已经不算低了。


可是在硅谷,她想租一间离公司近一点的房子,却都承受不起那高昂的房租。


最后只能在晚上下班之后,跑去麦当劳打零工来补贴家用。


就因为她不是研发岗的……


而她的这番吐槽,在当时的米国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曾经引起国数十万人,在网上同时大讨论。


而很多人都是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口诛笔伐。


而现在在国内很多大城市,我们也有差不多类似的问题。


比如在京城和魔都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看似光鲜靓丽,世界型大公司多如牛毛。


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这样的公司工作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高级白领。


一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真正的高层精英,能有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可如果都是以这百分之一的社会精英的消费水准,去要求其他普通的老百姓,那就真的是太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的三和大神,和佛系青年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们上的都是普通的大学,不是重点。


这让他们参加招聘的时候,就得不到太好的机会,工作不是中介就是销售。


而且即便是销售和中介,也只能在大城市才有岗位,回家乡根本就没那么多工作岗位。


这样一来,到了大城市打工,可是很快这些人就绝望了。


要是十几年前,敢销售和中介,其实倒也没什么。


努努力,干个几年,也能攒够首付在大城市立足。


可现在就是干一辈子,也不够再大城市立足的。


如果回家乡,可又没有合适的工作,所以大家只能在大城市咬牙坚持挺着。


这样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就扼杀了很多年轻人的创造力。


想想看其实米国人的很多大企业,也都是销售们创办起来的。


比如当年的星巴克的ceo舒尔茨,那出身也就是个销售。


但有个前提,就是人家的销售能创业,那是因为他们还有希望。


城市里的物价还没有变成天堑,他们觉得自己努努力,就能够得到。


可如果再怎么努力也够不到的话,那恐怕很多人就要放弃了。


这就是现在日本为什么这么多平成废宅的主要原因。


现在因为物价飞涨的原因,很多原本在我们这里投资的,日韩企业都跑路到南越国和东南亚去了。


这些企业的流失,表面上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实际上他们带走的可不仅仅是工作机会和税收。


关键是还有行业标准,还有顶级的生产材料配套体系。


而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要知道日韩企业在很多配套领域,可是国际顶流的。


而且此消彼长,他们到了东南亚,肯定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对与那些小国而言,其实很多都是那啥的。


这正是武林盟主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些小国成长起来之后,势必就值得他们加大力度扶持了。


至于为啥扶持,相信大家都懂得…


所以在如何控制一座城市快速发展,并且不扼杀创新力这一方面。


上面也一直实在研究的,这中间的平衡度往往很难把握的。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