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宋猛虎> 第一百零九章 回家多盖一个茅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九章 回家多盖一个茅房(1 / 2)

“官家,官家啊……那包拯……包拯他岂可如此啊,岂敢如此?曹家乃开国之功勋,到得而今不过三代,男丁不过两人,包拯……包拯……他岂可如此逾越?就算要判罚,也该上报刑部审核,更该在朝堂报备定夺,如此不念情面,把曹家当作那市井人家,说杀就杀,说徒就徒……说杀就杀啊……曹家如此功勋之家,就算有再大的过错,那也有个分说,也有个将功抵罪之法,岂敢如此……”


曹皇后哭得死去活来,甚至几口气上不来似乎都要噎过去了。


仁宗赵祯也是连连摇头,唉声叹气,起身大喊:“来人,把包拯召来。”


内侍黄门是一个年轻太监,名叫李宪,此时领命飞奔而去,直奔开封府去召包拯来见。


李宪这个太监可不是一般人,此人虽然年少净身入宫,却是大宋朝第一个真正的能打仗的太监,后来领兵在西北与西夏人大战不少,立功也不少,失误也不少,而且也是个飞扬跋扈之人,对待上阵杀敌的军将也是颐指气使,推脱失误罪责也很有一手。此时的这个小太监,不是一般人。


后来的大宋枢密院使、大太监童贯,本也是他手下伺候的小太监,也随李宪上过战阵,算是李宪一手提拔起来的。


但是此时的李宪,不过刚刚得宠,出入仁宗身边伺候。待得开封府后,便急召包拯。


没有想到包拯却还不紧不慢,慢慢收拾着所有的卷宗文书,还教人来装箱打包。


李宪却是着急非常,与包拯说道:“包待制,快些吧,官家怕是等不及了。”


包拯却也不理会,脾气如此,大概也是看不起这么一个小太监,文人对于内官,态度大多如此,依旧慢慢整理卷宗,分门别类。


李宪却是开口又道:“包待制,官家急召,缘何你还在此磨磨蹭蹭?”


包拯没好气一语:“本府还能不知官家急召?不准备好,如何去见?”


李宪心中不爽,口中却也不说,站在一旁等候着。


待得包拯把一切都准备妥当,方才跟着李宪进宫而去。


仁宗赵祯已然不在后宫,而是换了一个地方见包拯。这也是仁宗赵祯的聪明之处。


垂拱殿内,赵祯唉声叹气,想把包拯拿来数落一顿,却又数落不出口,大概是知道包拯这厮听得数落,又得义愤填膺口沫横飞了,也就唯有唉声叹气了。


包拯却也明白,从箱子里分门别类取出卷宗,又分门别类不辞劳苦一份一份介绍,关键之处,还读来与赵祯听。


赵祯听得也是连连皱眉,中间打断问道:“怎么到处都有这个甘奇?这个甘奇到底是做什么的?朕听闻他本就与曹杉有仇,缘何又会忽然出现得那么凑巧?”


包拯闻言答道:“甘奇乃是汴梁人士,家就在南城外的甘家村,其父也曾中过开封举子,颇有家学,文才不凡,常有极佳的词赋传出。年岁不大,十九不满,他与曹杉之怨,老臣也听闻一二,乃是相扑场经营之上过节,此番当真只是巧合,甘奇带人入城采买,大早而来,刚好碰见。”


“还是个很有文才的读书人?读书人不好好读书,经营什么相扑场?”赵祯又问,也不怪赵祯要注意这个名字,而是包拯的卷宗之上,总是出现这个名字。上一次曹佾断手入宫,也总提起此人。


包拯也不藏着掖着,直言说道:“头前老臣刚刚收他入门下教导,此子是非分明,有舍生取义之勇,又有满腹文才,实乃不可多得之良人。”


赵祯看了看包拯,不知在想些什么,忽然又道:“朕听得皇城司来报过,说南城外有一个什么天下第一武道会,可是此人所为?”


宋朝的皇城司,颇有点明朝锦衣卫的性质。但是皇城司又远远比不得锦衣卫权大,大多只在汴梁城内做一些监察、走访、情报传递的差事。


包拯又点头:“此子颇擅经营,很有手段,能力出众。”


赵祯忽然问了包拯一语:“包卿,你就没有想过这般一个手段与能力出众之人,又与此案关系甚深,难道其中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吗?”


包拯直言答道:“官家?本案证据确凿,人证物证皆在,难道还会是旁人构陷不成?连曹杉与曹佾都亲口认罪,曹家奴仆也招供得清清楚楚,掳人不假,奸yín 不假,杀人不假,灭口不假,诸般大罪皆是千真万确,岂还能有问题?”


赵祯闻言点了点头,又是叹息一声:“甘奇,可有进考什么功名?”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