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宋猛虎> 第二百八十六章 甘先生此番,必然是那案首解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六章 甘先生此番,必然是那案首解元(2 / 2)

还有一辆车厢里坐着的赵小妹。


所有人都看着甘奇入考场。


甘奇有些紧张,除了上阵杀敌的时候,甘奇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紧张过,今日入个考场,却让甘奇紧张起来。


填空默写,甘奇呢呢喃喃在背着。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


好在,好在其实四书五经,拢共加在一起也并没有多少字。甘奇要求吴承渥跳背如流,对自己的要求却并没有那么高。背了一个多月,填空题算是应付过去了。


填空题,是甘奇最大的短板,算是安然度过了。


接着“名词解释”,思维发散一下,写出一点新意,新思想新解读,对甘奇来说不难,这是他的强项。宋朝思想开放,容得下各种解读思考。到得明清,这种题一般都会有标准答案,得按照先儒的思想来答题,考验的反倒是文笔。


再考策论,题目是:秦何胜,六国何败。


就看这题目,出题之人显然就是个务实派,强国之道,这在仁宗朝一直是最热的话题,甚至改革这种事情,在朝堂上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仁宗一次次要求朝廷减少冗费,这就是改革。


范仲淹在朝之时就有庆历新政,旨在改革官员系统,收效显著,但是也并不很成功。


但是这个朝廷,已经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了,一个朝廷,连财政支出都不能平衡了,再不改革,就真的连工资都发布出来了。


还有一点,大宋周边,强敌环伺。


这大概就是这个题目的意义所在。


甘奇自然能答,但是从什么角度去答,那就很值得思考了。关于秦灭六国的思考,历史上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那就是苏轼他爹苏洵著名的,其中有很著名的一句话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是以其他国家的失败为出发点,来论其他国家为何会失败,论得极为有见地。也是在提醒朝廷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西夏与辽国。不能求一时之安稳,大概也在讽刺以往朝廷割地赔款的那些事情,韩琦就因为好水川战败,做过这种事情。想要朝廷以强硬的姿态面对这些敌人。


苏洵的这种论法,大概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面对这一题的角度。甚至出题人应该就是看过苏洵的,所以才有此题。


甘奇来论,想要出众,自然不能再用这个角度去说,因为苏洵已经把这个角度说得极为透彻了,写得再好,也不可能比苏洵写得更好。这个题,其实不好答,因为有珠玉在前,不可能把拿来抄一遍。


显然所有考生都在抓耳挠腮,都因为珠玉在前而烦恼。


甘奇却已然动笔,甘奇换了一个角度,六国何败就不用论了,甘奇只论秦何胜。为何秦国会胜利?


因为制度问题,从商鞅变法,到秦国的生产制度,动员制度,乃至军功制度。与其他国家做个对比,秦国的胜利,就来自与制度上的不同。


秦国的制度,很严苛,严苛到把每一个人都当做机器来安排,但是秦国的制度又很合理,对每一个作为机器一样的人,给的待遇很好。有用的人,田地钱财,贡献越高给得越多,没用的人,哪怕是世代权贵,哪怕是皇亲国戚,弃之如敝履。


何以强国?甘奇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个说出“唯有制度才能强国”的人。当然,这论的是一方面,强国的渠道有很多,比如科技科学,比如商业发展。


一篇,洋洋洒洒落于笔下,几千之言。


写罢之后,甘奇又重新认认真真誊抄一遍。


抄完,甘奇大气一出,感觉身体都被掏空了,古代考试,考的不仅仅是脑力,还要考体力。小小的房间,两步见方,环顾四周,憋屈非常。


提前交卷,那是不可能的,真要提前交卷了,说不定得到开封府大狱里去坐一坐,经受一番调查。人就算死在这里面了,不到时间,尸体都运不出去。


喝口水,吃点面饼,看着来回巡视的差人与军汉。


待得甘奇出门而去,即便是夕阳,也显得极为刺眼。


门口等待之人,早已拥了上来,围着甘奇问个不停。


还有一旁许多上前来见礼的相熟考生,甚至不熟的考生。


“甘先生此番,必然是那案首解元。”


“那是当然,甘先生之才,岂是我等能比的?”


……


这些话语听得甘奇只是微笑应对,人怕出名猪怕壮,也不知几人说得真心,几人说得假意,更不知多少人等着看甘奇的笑话。


甘奇中解元,那是应该的。甘奇若是考了个靠后的名次,不知道多少人要笑掉大牙。


甘奇若是落榜了。


大概就有人鼓掌叫好了,甚至要到甘奇面前明里暗里奚落几句,才算舒心。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