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贞观太上皇> 第五十二章:红烧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红烧鱼(1 / 2)

李渊前世不是做厨子的,可是平常单身一个人在家,也时常自己做饭打打牙祭,厨艺也算中等水平。


在膳房中,十斤重的草鱼被他花费近半个时辰做好,煎的微微焦脆的鱼皮被林上了一层亮红色的汤汁,勾芡的酱油香味引起满堂众人垂涎三尺。


酱油的历史很早,据《周礼·天官·膳夫》有载,天子的饮食分为饭、饮、膳、馐、珍、酱六大类。那时酱油,是动物肉剁成肉泥再发酵生成的油,和现在鱼露的制作方法类似,被称为“醢”(hǎi);还有一个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重口味版本,叫做“醓”(tǎn),它们共同构成诗经《大雅-行苇》篇中的“醓醢以荐”。


因为酱油等调料是纯天然的材料制成,本身就不会难吃到哪里去,李渊的红烧鱼做的中规中矩,就是缺了辣椒这一调料品。可辣椒还要在明朝的时候才会被引入中国,但不代表着大唐没有辛辣品,花椒也就是“胡椒”,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地区。


在中间案几上色泽鲜红的红烧鱼,热腾腾的蒸汽夹杂着香味传入众人鼻间,如最妩媚的女子跳着艳丽的舞蹈,勾引着他们的味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


古代没有后世丰富的社会生活,游戏、电影等充斥视野,吃饭和女人就是生活的两大追求,后世的华夏在建国早期婴儿急剧增加,可不单单是“人多就有力量”,而是晚上男女们没有过多的娱乐,每到乡村夜晚黑漆漆的屋子里都会传来婆姨们杀猪似的哀嚎。


三清殿的偏殿,没有太极殿的富丽堂皇,以道家崇尚的青色为主调。举目望去,愈宽数百步的房间,几人午食的漆木桌案却相离不过五步,犹如汪洋大海的一片小舟,难免有些逼仄。


孙思邈坐在临近太上皇的右上首位置,他虽为庶民,无半点功名,可在民间却名声四扬。不仅关内,在洛阳等地被孙老神仙救治过后的百姓也是数不胜数。早在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就从想要征辟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可惜被他拒绝。


更何况自古以来华夏以孝治国,汉时岁数大过六十,品德好的老者更是会成为当地的三老,皇帝车舆过时,都可不拜。


因此,他坐这个右首位置实至名归。


闻着红烧鱼醇厚的香味,孙思邈点了点头,感叹道:“昔殷纣因‘酒池肉林’而亡国,肉食之欲,人之本性也。正因如此周公旦才制定周礼约束国人,以免遭受殷商旧难。”


见众人面露怪异之色,孙思邈面色略显尴尬,这些话他作为达官贵人堂上客已经说习惯了,倒是忘了太上皇现在已经禅位,正是应当追求‘穷奢极欲’,打眼看去,三清殿倒也未显奢华。


所以他这话,明显是得罪太上皇。


孙思邈心里牵挂着太上皇救治天花的医术,也不想自找麻烦,所以又接着说道:“正因为周公旦制定的周礼,所以历任周王都会亲自开苗圃,王后亲自种桑。可太上皇不同,先于翠华山的湫池捕鱼,又下膳房烧制菜肴,其德世人谁可比之!”


其德世人谁可比之!


画屏捂嘴浅笑的看着孙思邈,没想到世人传说已经登仙的孙老神仙也有这么可趣的一面,在李渊的示意下,用铜刀割了一块鱼腹最鲜嫩的鱼肉递给了孙思邈。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