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贞观太上皇> 第一百四十九章:疟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九章:疟疾(1 / 2)

“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疟疾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不知道它的恐怖在哪里。


屠呦呦院士正是因为提取青蒿素,成功克制疟疾,才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奖。


可以说在青蒿素出现之前,疟疾基本是不治之症。


而疟疾的传播也是不定向的,古人认为疟疾是通过空气传播,但实际上疟疾大多是因为蚊虫叮咬携带疟疾病毒进行传播。


在古代得了疟疾就相当于死亡。


华夏人津津乐道亚历山大大帝会不会越过阿尔泰山来到大秦,与秦国争一争雄雌,但可惜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印度的途中,得了疟疾,不治身亡。


不仅是斯巴达人会患疟疾,在中国的古代征战中,疟疾也是层出不穷。


汉武帝征伐闽越时,“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南征交趾,然而“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欢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华夏古代对进攻中南半岛兴致缺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行军到了西南容易爆发疟疾。


近代的中国远征军援助缅甸的时候,也有大批量士兵死于疟疾。


罗马名医盖伦根据“四体液说”提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所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即可治愈。然而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简单粗暴的放血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


这就是中世纪传言西方只会放血治疗的缘由。


而传统中医则认为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在诊断为疟疾后,即可截疟。


在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植物常山有治疗疟疾的功效。


李渊匆匆忙忙赶到了隔离营。


隔离营已经按照太上皇的吩咐撒上了石灰粉,将营帐隔离了起来。


里面间断不时的传来士兵痛苦的呻吟声,在帐门口有着数名带着口罩的医师走来走去,面带愁思。


“怎么样了?病患稳定下了没有?”李渊有点着急。


赵医师将白口罩摘下,让太上皇借一步谈话,“陛下万金之躯,万万不可前往隔离营,沾染了疟疾,那是神仙也难以救治的绝症。”


“难道朕就眼巴巴看着士兵去送死?”李渊向旁边挪了一步,感慨道。


他忽然想到疟疾的传播似乎不是靠空气,好像是蚊虫的叮咬,而现代人在南方怎么度过?


南方的蚊虫很多,要想度过去,就需要蚊帐。


而蚊帐向来是行军必备。


防大于治!


“赵医师,据朕了解,疟疾传播并非是靠空气,也非邪风,而是南方的蚊虫携带“剧毒”!


你想想看,为什么在北方就鲜有人中疟疾,因为北方的蚊虫较少,而南方的多,尤其是西南这里温热的气候。”李渊道。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