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锦绣三国> 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许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许都(1 / 2)

然而一些事情往往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发生,荀彧亲口下令让刘协出宫,使得以董承为首的规模本来并不大的变乱瞬间变成了燎原之火,许多汉室旧臣和拥汉派大臣在天子刘协的登车高呼之下也是领着族人僮仆加入了暴乱,许都城内的官衙系统顿时被摧毁,忠于曹操的曹氏集团各宗族却是因为事发突然加上各自为战,被董承种辑等人逐个击破,光是被生俘的曹氏宗族和夏侯宗族就不下数百人。


守备城墙城门的曹军士卒因为没有得到任何命令而一直原地不动,直到董承等人控制了城内除皇宫之外的地方,以及城外又出现一支只打着大汉旗帜的jūn_duì ,守备城防的曹军士卒最后还是在车骑将军董承的招降下放下了武器。


与其说城内曹军的大批投降乃是董承和刘协招降下的结果,其实却也是一直在天子左右的荀彧命令下的成果。那支御林虎贲禁军也反应过来被骗了,但是此刻已然大势已去。


留守许昌的兵马本就大多是二线的曹军,其中还充斥着诸如昔日安集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越骑校尉种辑这些人的旧部,曹操打官渡之战前把这些拥汉派的旧部留守在许都的本意乃是为了不给自己添乱并方便监视控制,如今看却是给自己埋了颗定时炸弹。


至于昭信将军吴子兰的参与反叛,却绝不会是曹操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吴子兰一直以来以曹操亲信将领的身份示人,平素很是受曹操的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吴子兰在拿到刘协赐予的兵符之后轻易便将驻扎在城外的曹军各部悉数聚引到了许昌城下,并将忠于曹氏集团的将校在阵前一锅端掉。


这支拱卫许都的曹军不过都是些二线jūn_duì ,对曹氏的忠诚度有限,眼下没了主心骨,见到登上城头的天子和皇家冠冕,又有吴子兰率先领着部下起头,纷纷俯首跪拜,口呼万岁!


五千多曹军,就这么改旗换帜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合格的政变,拥汉派暗自积蓄力量已久,谋划周密,人心向齐,而对手曹氏集团,除了荀彧之外再无名将能臣坐镇,抵抗的最激烈的不过是亲近于曹氏的各家宗族,且在汉室旧臣的宗族力量前并不能占据优势。当然这也不能怪曹操没有剪清羽翼,虽然掌权朝政,但是汉室的底蕴终究在那里,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还没死呢。


那千余“御林虎贲禁军”却是拒绝了荀彧的招降,并关闭了宫门严守。这支由曹军精锐和曹氏集团宗族子弟兵组成的jūn_duì 尽管往常听命于荀彧,但相比之下他们更忠于曹操。


没有拿下许宫,就代表着没有彻底控制许昌城。虽然已经拥有了数千兵马,但是顾忌宫室内没有带出来的数十妻妾儿女,孤家寡人一个的刘协最终还是没有下令强攻许宫。


许昌距离官渡前线相当近,轻骑不过一日便可赶到。不能拿下许宫,就有被曹军回攻而内外开花的风险。千万不要以为曹军和袁军正在鏖战且处于下风就不敢调出兵马回攻许昌,毕竟曹操跟袁绍在官渡死磕的最大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许都的安危,眼下许都都不在手心里了,曹操得知消息后焉能不会急眼?


所以掌控了许都情势的刘协等人并没有大肆庆贺,而是经过彻夜商议和安排,最终决定放弃许昌城,东奔徐州!


第二日清晨,收拾好了各自细软的董氏、伏氏等拥汉派大臣宗族纷纷出城,昭信将军吴子兰和长水校尉种辑领着部下席卷了许都的钱粮,一行人数千人合着刘协的车驾,直往东奔去。


在许都生俘了的那些曹氏夏侯氏等宗族,刘协留下了几个包括曹丕在内的曹操亲儿子充当质子,其它人则送到许宫门口跟那些御林虎贲禁军交换宫室里的天子妃嫔皇子。主事的禁军将领也不傻,自然不敢将人质都换出去,万一刘协挥军杀个回马枪就全完了。


最后禁军方面提出了条件,让刘协在伏皇后和董贵人两人之间挑一个,在几个刘协亲生的皇子公主里只能带一半走。其他无关紧要的妃嫔尽数放行。


伏皇后和董贵人分别代表着名高望重的伏国丈和掌握兵权的董国舅,选哪一个都是问题。好在其实倒也不大难选,伏皇后和董贵人在宫里两命相依闺情甚笃,尤以伏皇后端庄淑雅有国母之容,其父伏国丈深沉而有大度,因而选董贵妃最能避免拥汉派内部可能出现的问题。


于是乎,刘协携带着董贵人和伏皇后所生的皇长子刘冯以及众妃嫔,在车骑将军董承、昭信将军吴子兰和长水校尉种辑的护持下直往东行,前往徐州刘备刘皇叔处避难,随行的还有尚书令荀彧。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