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穆子谦没有出去,一直呆在客厅看电视。我也不知道心里怎么想的,也呆在客厅里。我们有时坐在同一张沙发上,有时没有,偶尔会因为电视里的搞笑桥段,不由自主的对视一眼。爸妈也陪我们在客厅坐着,我不知道他们是在监督,还是要营造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幸福。
不过,这样平静中略带感伤的幸福很短暂,初一过后,穆子谦几乎没再在家里吃过一餐饭,王妈回来了,妈妈不再进厨房,爸爸也到处拜访他的朋友,热闹都到外面去了,家里回到过往的冷清,这才是正常的场景。
我因为寒假要补课,呆到初十就去学校了。这一去,直到暑假,我再也没回过家。不在爸爸面前出现,不在穆子谦面前出现,甚至,不在妈妈面前出现,对谁都好吧,我想。
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复习进入白热化。没玩没了的考试、无休无止的背诵、我在这繁重的功课下,那份思念越来越淡,越来越淡,淡到,我几乎以为,对穆子谦的迷恋,不过真如爸爸所说是一种朦胧的少女情愫而已。
这段时间,赵锐成了我名符其实的男朋友,至少,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是这样的。
他每天辅导抽查我的功课,和我一起吃饭,陪我去后操场溜圈。他帮我洗碗,给我买零食,在周日的半天假里,陪我去逛街,买衣服或者必须的生活用品。
他对我很好,关心、照顾、体贴、温柔,最最重要的是,除了偶尔牵下我的手,他不再有其他过分的要求,只因为我说过一句:“真正喜欢一个人,只要心灵上的契合就够了,其他的事,还是等到长大再做吧。”
他于是耐心的等着我们长大。
时间就在这紧张而又平静的氛围中匆匆走过,转瞬高考及至。十二年的求学生涯,就为了这黑色七月里的三天。
我考的一般。当然只能一般,我的成绩,从来就没有好过,最多不过是中上的水平。而且,这一次,数学题很难,我有好几道不会做,想上90分都要打个突,所以,我考的最多只能说是一般。
但赵锐问我的时候,我告诉他,我发挥得很好,完全超常发挥,我弄不好会成为今年的一匹黑马,成为人人艳羡的对象。
赵锐见我考得那么好,也为我高兴,他说:“子秋,我们一定要报同一个学校,等估了分,我们以你的分数为参考,选合适的学校(那时还是先报志愿再出分数线,报志愿前,大家可以对照答案估出自己的分数)。
我兴致很高的说:“好。”
等到填志愿的那天,赵锐骑了个自行车,早早等在我家门口。他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小乔家里,他们因为打篮球相识,又因为那次打架结缘,后来成了非常好的哥们,除了我,赵锐大概跟小乔最亲近。
小乔是理科班的高材生,和赵锐成绩不相上下。因为赵锐的关系,暑假里,我和小乔也走得比较近,我常常安静的跟在赵锐身边,而小乔,通常在我眼波一转就能看到的范围。
到了学校,我们先对答案,估分,赵锐估出675的高分,上个一流大学是没问题,而我,则只有521分,读个一般本科还有点勉强。但是,当赵锐兴奋的问我时,我很淡然的说:“我有657分。”
赵锐听到这个数字,脸上先是一滞,紧接着是一种中了500万的狂喜,若不是顾及周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他肯定会把我抱起来转几个圈。
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他恨不能和所有人分享。但是,他顾及我的情绪,因为我不喜张扬,所以只有憋着,可终于憋不住,必须得告诉一个人,否则这喜悦会胀破整个心胸。
于是,他试探性的问:“我们把这喜讯告诉小乔,好不好?”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是把我的成绩看得比他自己的还要重要,如果我藏着掖着,连小乔都不肯告诉,等他冷静下来,他未必不会起疑心。我不怕他起疑心,我怕他到时候不肯好好填志愿,非得和我一起混个破学校。他曾反反复复说过我们大学一定要在一个学校读的。
“好。”我亦笑着,点了点头。
赵锐牵了我的手,飞快的去理科班找小乔。
小乔考得不好,不,是非常不好,堂堂理科班高材生,居然才考了558分,恐怕连一本线都够不上。
但他似乎并不受此影响,看到我们找他,咧嘴一笑,牙齿白得比日头还晃眼。
“赵锐,我正打算找你,看你填哪些志愿?”
“小乔,跟你说个事,你绝对想不到,子秋这次居然考了657分,和我不相上下。”赵锐没有回答小乔的话,而是先直接报上喜讯。
小乔看我一眼,眼神似乎有点古怪,而且,脸上有失落的神色一闪而过。但赵锐显然沉浸在喜悦里,完全就没注意到。
“小乔,我本来还想要迁就子秋报志愿,但现在完全没这个顾虑了,我们可以一起报复旦大学,你知道我一直想进这个学校的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