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影业慧眼识英雄,招揽了李小龙加盟,让嘉禾成为首间打入荷里活的香港电影公司,也让嘉禾一跃成为可以跟邵氏平起平坐的唯一一间香港电影公司。后来再次邀请许家兄弟加盟,一系列的搞笑戏剧,成为了当年香港票房冠军,超越了邵氏多年的垄断地位。更是凭借着成龙和洪金宝所拍摄的谐趣武侠片,迅速的占据香港的市场,再度压缩和打击了邵氏长久以来的霸主地位。
现在邵六叔跟邹文怀站在一起,已经再也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邹文怀是叛徒,也没有人敢忽视邹文怀的存在和在影坛的地位。也是因为这样,香港影坛的哪些老旧规矩,一直沿用至今。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有胆量和这种实力去挑战这两个老家伙的地位和他们所制定出来的规矩,因为凡是触碰到界限的,都将会在香港影坛这个小地方消失。
冯奕枫可不想继续沿用和遵守这种老旧的规矩,**潮电影已经慢慢的在香港萌芽,新艺城无疑就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有雷觉坤的资金投入,“金公主院线”的支持,新艺城才能在邵氏和嘉禾的夹缝中生存下去,从而杀出自己的一片天。既然有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何况这种进程是不能避免,是谁都挡不住的。既然是这样,那么一些延续了几十年的老规矩,应该要淹没在这个历史和发展的长河之中。
既然新艺城可以,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冯奕枫没有想过把香港这个东方荷里活,打造成美国荷里活那样享誉全球的电影制作集散地,也没有想过香港电影能够超越美国荷里活的电影,更没有想过让香港电影全面进军欧美市场,因为这种理想根本就是不切实际。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想、观念、理念完全不一样。就好像东方人不能完全接受西方的那一套,西方人同样不会完全接受东方人的那套价值观,这些可不是有钱有理想就可以解决的。
好像嘉禾当初那样,不是没有尝试过用成龙打进荷里活,但最终的结果呢?外国佬根本就不吃这一套。李小龙这种百年不遇的奇才,是可遇不可求,是不可复制的。冯奕枫根本就没有想过能够培养出一位接替李小龙,在美国影坛站稳脚跟的艺人。
所以冯奕枫只想把公司做大做强,制定自己的行业规则,让香港电影不至于在经历辉煌之后,萎缩到变得可有可无。到了二十一世纪,不管是香港的导演还是演员,不回到祖国拍戏,根本在香港影坛无法生存。可香港电影还是沿用守旧的一套,譬如香港金像奖,延续着那种保守的评奖规则,让不少想要进军香港影坛的电影人,望而却步,最后失望而归。
拍摄电影可不是在市场买颗菜那么简单,为什么荷里活的电影能够行销世界?除了因为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让荷里活电影迅速兴起。更为重要的就是恰恰适应了美国在哪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市场在世界上的倾销。。
荷里活并不是所有都是大制作和质量高超的电影,里面同样也有小成本电影和烂片。不过因为严格的审核和经济效益机制,没有接受到考验的影片,迅速在影院落画,消失在观众的眼前。这样就保证了在可用资源的情况下,制片人和导演需要保证影片的质量,避免淘汰的命运,因为这就预示着投资会血本无归。
一部烂片能够赚钱还是一部好片能够赚取更多的金钱?恐怕有点脑袋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可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就因为盲目的跟风,盗版打击不力,影片的粗制滥造,严重的打击了电影市场和观众买票进影院的热情,让香港电影彻底沦为后娘养的,金像奖也沦为评审委员会哪些委员炫耀自己专业眼光和文艺气息的表现。
为什么香港的导演和演员回到祖国就可以拍摄出一部部卖座和优秀的影片?难道在香港就拍不成?为什么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只有回到祖国,才能一展他们胸中的抱负和他们的理念呢?难道香港人就没有一点容人之量,连电影人的生存空间都要扼杀?
这些都不是,一切全都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电影从业规则,让电影人和各大电影公司去遵守与执行。冯奕枫就是要推倒老旧残缺的制度,制定一套他认为可行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让香港电影避免往后的尴尬地位,避免香港电影成为过眼云烟,继续多年来的辉煌,让香港影坛东方荷里活这个名字---名副其实。
ps:谢谢无敌神子、月票狂人没票了的打赏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