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皇帝末路(上)
王祚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但在拥立皇储一事上却显得极为谨慎,毕竟如果成功只能换来一世富贵,如果失败可就要被新皇记恨,日后很可能抄家灭族!这样的大事,王祚自然不敢妄下结论,他立即命人前往王溥府中传递消息,寻求对策。
为此,王祚派出的信使愣是跑废了四匹战马,等他到了王溥府上的时候,刚交出王祚的密信就累瘫了!不过那信使并不知道,王祚在信的末尾特意让王溥将他杀人灭口,以掩饰行踪。
王溥看来信也很是犹豫,这到底是个好机会,还是个大祸端呢?如果自己拥戴那柴家后人继承皇位,自然会得到郭荣的欣赏与褒奖,自己或者族人也许会升个一官半职。可问题是,自己现在已经是礼部尚书、兼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就算皇帝对自己再加恩宠,自己也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如果自己拥立柴家后人之事没有成功,自己就会得罪太祖留下的众多老臣,在朝中几无立锥之地!得失相比较,参与其中的风险太大,这趟浑水可趟不得!
不过,虽然自己不能参与这拥立之事,倒可以将此事悄悄告诉范质。作为郭威提拔起来的元老重臣,范质对郭家河山极为忠诚,也是郭信继承皇位的忠实支持者。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件事,范质一定会对自己非常感激;即便范质对易储之事反对无效,以范质的人品,也不可能出卖自己!
想到这里,王溥心中一定,立即将那书信撕碎、焚烧,等到火盆里毫无痕迹后,这才换上便服、戴上斗笠,从侧门悄悄出发,来到了范质府侧的一栋酒楼里,并包了一间包间。随后,王溥从店家借来笔墨纸砚,匆匆写了几句话,命人将这书信投于范府门前。
接着范府的家丁就捡到了书信,见上面有这老爷的名讳,连忙将书信送进府中。范质此时正好闲着没事,打开一看,就见上面写着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约他到府外酒楼相会,下面却没有任何落款。不过范质对这字迹却很是熟悉,应该是王溥所为。他心中诧异,也有几分好奇,觉得这王溥定然有机密要事要谈。于是他也换下朝服,身着便服走进了酒楼,很快就来到了包厢之中。
两个人都是老狐狸,相互见礼,说着寒暄的话,聊着朝中的人事变动,谁也没有抢先开口的意思。
范质觉得自己有些个被动,他叹了口气,对王溥说道:“前不久陛下颁布旨意,免除淮南州县的当年赋税,对支前的民夫予以减税,对阵亡民夫的家庭实行三年免税。这项政策真是仁政啊!”
王溥连连点头,“这不是前段时间的旧闻吗,范公怎么又想起这件事来?”
范质冷笑道:“有人却没有领会到陛下的意思,居然还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横征暴敛。尤其是前不久淮南旱灾,陛下调集粮食运往灾区,几乎是无偿借给百姓。但楚州防御使张顺、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却公然扣留救济粮,从中渔利!陛下明日就将下诏,将他们斩首示众,并将楚州账目暂时封存,日后准备查账!”
王溥心中一惊,张顺曾经向他行贿过,看来自己必须及早扫清首尾,免得将楚州的事情招惹到自己头上来。这是范质送给自己的一个人情,要不然明天自己就得陷入被动。
王溥轻轻点头,表示领情,笑着说道:“陛下真是仁慈,我记得下令运粮的时候,还有人力劝陛下不要做傻事,百姓们穷困至极,根本无力偿还债务。陛下却说:百姓都是我的子民,岂有孩子倒悬处于危险之中,而做父亲的却不管不顾的道理?!像陛下这样仁慈的人,就算是上天,也不忍心让他断绝子嗣,何况我听说洛阳柴氏有一幼童,聪明伶俐、果敢决断,很合陛下的心意,也许会让他改姓入宗呢!”
听得此言,范质心中大惊,这才明白王溥为什么隐藏身份、将自己请到这里来的原因。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撼,如果不是王溥有意披露,范质根本就不可能想到郭荣也可以另行找人继承大统,不必非赖在郭信这一棵树上!如果郭荣找人入嗣,那太祖(郭威)的血脉今生就要与皇位无缘了!
这一点让范质等人很不满意,他们被郭威从草根提拔起来,心中充满了对郭威的感激与钦佩,岂能容许这等事情发生?!即便张永德、李重进等人即位为帝,他们也得乖乖地承认郭家的地位,甚至改姓为郭,绝对不敢擅自更改国号。而一旦洛阳柴家的人入主开封府,他们接连两代人为帝,肯定会复姓为柴,到时候郭家的江山就得成为柴家的土地,这让范质这些个郭威的老臣子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