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该帮哪边,而除哪边呢?
太子这头和白家连着姻亲,如果太子一倒,端王必然不会放过白照芹。
白照芹是国之脊梁,他若出了事情,朝中根基都不如以前牢固。
自他继位以来,白照芹助他渡过了“北渊之难”和“木堡之困”,如今皇帝手头实在没有能替代白照芹的人选。
能堪当宰相的人,必定出类拔萃,不仅头脑要聪明,处事还得进退有度。
李太傅倒是学识渊博,极有远见,但为人太过刚硬,今日得罪了这个,明日又得罪那个。太傅若是当了宰相,他这个做皇帝不仅不能多只臂膀,反而要时时刻刻替他圆场,简直就是负累。
兵部尚书倒是海纳百川的气度,人也机敏,但关键他只善行军布阵,论起治水赈灾,扫贪正廉,一概不知。
刑部尚书……唉,这人肚子里不仅能撑船,简直能吞海!任那钟佩抢他官司,夺他案子,他便没几次敢吱声的。
刑部交与他也就罢了,倘若朝廷也交给他,他偏偏跟哑火炮仗一样,不鸣不响,国之威严何在?
皇帝实在舍不得白家,但要弃掉端王,亦然有所不妥。
他细细数了端王那头的势力,倒没有什么要紧的勋贵和朝臣,但也正是如此,太子一党才显得异常猖狂。
要是把唯一能和太子叫板的势力给除了,太子又真的存了造反之心,那皇帝往后的处境也就变得举步维艰。
君王之道,在于制衡!
皇帝在这方面警醒着呢。
下令容易,但君无戏言,命令一出,覆水难收。
他还在纠结,要不要先将此事按下,别让两方大动干戈,私下里悄悄派人查实案子,再根据案情稍作调正。
最后留下自己想留的人,去掉自己想去掉的人。
这样固然是最好的,但端王这边似乎抓到了太子的铁证,得理不饶人的想要就此将太子一党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要安抚端王绝非易事。
如果明面上按不下去了,那这案子该怎么查,什么时候查,都决定着事态的走向。
皇帝谛视着乌烟瘴气的大殿,太阳穴突突突的跳得厉害。
白严忠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回了席上,端了茶要歇一口再继续同端王较量,这时候却被白照芹拉住。
“父亲?”
“情况恐有变数。”白照芹压低声音。
“自然有变数,这群人显然有备而来,事态非同小可。”
“不,我不是说的这里,我说得是太子那边。”
“太子那边?”白严忠想起那张纸条,转了转拇指上的扳指,“父亲是指宣儿……”
“是,我派了线人去探,据说二人在洞房里大吵过一架,但线人过去时似乎半点动静也没有了。小太监以我名义扣门,说是有要事告知太子和太子妃,然而只有太子一人应话,称席上之事已经知晓,立马会过来应付,但宣儿却无应答。为父怀疑……”
“不……这不可能。”白严忠板起脸,打断了白照芹的话,“那张纸条来得蹊跷,刚递过来不久,林有谦就呈了奏折!这显然是端王的人想让我们窝里造反,自相鱼肉!父亲你想想,是太子他金屋藏娇不义在先,他怎有脸对宣儿不利?!我们若信了那纸条所言,便中了他们的计了!”
“为父如何没有这样考量?而那张纸条也必然是计!但虽然是计,但所言不一定是假!你想想你妹妹的脾气,再想想太子今日喝了多少酒?!”、
白严忠欲言又止。
“太子沾花惹草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白家最后这次逼他,逼得够狠吧?到了这种地步,他亦甘愿冒险和离盏苟且往来,可见他心里已经没有宣儿了!今日拜堂成亲的时候,宣儿是如何煞他锐气,折他颜面的,你以为太子心里完全不计较?他是太子,他若不要颜面,当初还争什么东宫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