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桥位于御街和东西大街的交叉口,人流量大。而且,这里原本就是花户们平日里摆摊的地方,连宣传都省了。
楚靖命人沿着汴河搭了一溜棚子,用得是簇新的木头,表面刷着防虫的桐油;棚顶铺的是从蜀地运过来的竹板,远远看过去绿油油的一片,十分新鲜。
花棚中根据花卉品种不同有不同的分区,各自用木牌标注。两端还有管事们办公的地方,分设了“问询”“寄卖”“账房”“巡逻”“投诉”“消防”等部门。
即便有些词语听上去奇奇怪怪,经管事稍稍一解释,大伙很快就懂了。到后来,州桥花市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些商家开始刻意模仿,这是后话。
等到一应布置收拾妥当,楚靖特意带着苏篱转了一圈。
苏篱看看这里,看看那里,黑亮的眼睛里掩饰不住新鲜与好奇。
看到他脸上满意的神色,楚靖顿时觉得一切都值了。
他十分自然地勾住苏篱的脖子,带着人边走边看,“东边光照足,适合放喜阳的花苗,西边有酒楼挡着,正好放喜阴的……”
两个人一个说得细致,一个听得认真,以至于苏篱根本没注意到此时两个人的模样有多亲密。
周围的百姓看到了,暗地里交头接耳,大抵是在猜测两个人的关系。楚靖不仅不恼,反而有种隐秘的满足感。
花市正式开放之后,因着寒潮收花的善举,大多数花农对楚靖十分放心,纷纷把花交到花市寄卖。
还有一些花户家里花棚不大,人口又多,实在舍不得多掏一份抽成。楚靖不仅没把他们赶走,还专门分出一个区域,继续让他们安安心心地卖花。
不知不觉的,楚靖的名声渐渐地好了起来,人们提到他时,不再单单是“风流纨绔”,也会有一些好话传出来。
想到这些,苏篱不由地笑了起来。他心里清楚,自己能攒下这么多钱,都是因为楚靖。
苏篱有心回报,又实在想不到楚靖有什么地方轮得到他帮忙——不然的话,送他几株名贵些的花木?
虽然略显寒酸,这却是苏篱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
恰好,楚靖刚搬过来,宅子里确实空荡了些,送些花木也算合适——苏篱自我安慰一番,便兴致勃勃地到隔壁考察地形去了。
他走到楚宅门口,刚要敲门,气派的木门便从里面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