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也道:“属下同意志才的意见,我军出蜀时有兵马十万,月余战斗下来,死伤近两万人,战斗力锐减,虽有降兵补充,但是降兵长期缺乏训练,兵败后士气低弥,对我军归属感不强,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让降兵由内到外融入到我军中,方能让我军战力重回巅峰。而且我军主力一部被牵制在宛城,以防董卓、吕布、曹操等,一部需防扬州方向,能够动用的兵力不多,主要是公安和江陵的部队,虽说这两处兵马数量极多,但是半数以上为荆州降军,暂时难当大用。故而,属下以为我军当务之急还是经营好既得之地,剿灭山贼水匪、散兵游勇,稳定局势,恢复生产、商业,聚笼民心为是!”
法正道:“属下以为不妥,方今武陵、零陵、桂阳正要征召壮丁、扩充实力,如果我军不乘敌尚弱小之时攻取,一旦让对方发展壮大方才出兵剿灭,战事必定迁延甚久,我军也将蒙受更多的伤亡。故而,属下以为,我军应该乘连胜之威继续对三郡用兵,就算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有拿下了三郡之地,我军方可从容休整。”
徐晃也道:“属下认同孝直先生的意见,现在三郡精兵聚集在武陵,桂阳、零陵兵力空虚,所谡兵贵神速,我军若取得长沙,应立即自长沙出兵,先易后难,乘桂阳、长沙兵力空虚之际攻取,而后实现对武陵的四面合围,必能一举全歼敌军!若我军按兵不动,将给敌调兵遣将的时间,再想攻取难度成倍增长!”
黄忠道:“公明将军说的有道理,我军现在有困难,但是克服一下还是解决的,如果不乘敌人尚在弱小之际解决掉,最后可能尾大难掉!”
……
大多数人倾向于打,尤其是华雄,这一次他意气风发的带着五千精骑前往南阳,结果一战也没捞到,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他急切的想要用一战战功来证明他和他的骑兵的价值。不过他不知道,就算要找,他的部队也不会被调往前线,一来南阳多为平川,要保卫这一块地盘,便离不开他的骑兵,二来荆南的地势也不适合他的骑兵作战。
刘璋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也比较倾向于打,可是他一定下不了决心,因为现在打困难确实不小,可如果坐视对方成长,日后的困难恐怕会更大……
还是郭嘉的话打消了开战的意图,郭嘉从三郡人口数量上分析,他认为如今武陵、零陵、桂阳三郡总人口约为五十万(士兵也计算在内),适龄兵员数量在十八万左右(含现有兵力四万),数字看起来很大,可是曹寅等人是不可能将这十八万人全部征召的,现在三郡人口于士兵的比数是十二比一,也就是每十二个百姓需要养活一个士兵,看起来似乎很轻松,十二个人养一个嘛,有什么困难?但问题真是这样吗?非也,这十二个人里面要除去老人、孩子,能够从事生产的算上女人也不过七八人,就算八人好了(这还没有去掉数量庞大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地主、豪强、官员),这八个人在养活一个士兵的同时还要养活另外四个没有劳动力的人,现在还认为有那么简单吗?何况每一个士兵的军械、铠甲、军饷都要压在这八个人身上,尤其是军饷,军械、铠甲大多可以使用很久,可是军饷不一样,这年头的人当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拿饷养家吗?没有丰厚的饷银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是不会为你卖命的。所以说以现在三郡的形势来说,已经是穷兵黩武了,曹寅等人枉顾此点,强行征召士兵,治下百姓的处境将举步维艰,一旦百姓生活不下去,必定会揭竿而起,到时益州军可乘机攻取,必定事半攻倍!
而且郭嘉认为,只要长沙在手,益州实际上形成了对三郡的战略合围,三郡已然成为刘璋桌上的一盘菜,谁也抢不走,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何必急在一时?而且长沙地位得到独厚,就如同一柄三尖刀,锋刃直指三郡柔软的小腹,只要保持在长沙的驻军,三郡便永无宁日。为了应对,曹寅等就算明知穷兵黩武的危害,也不得不加大jūn_duì 的数量,以在面对益州军时取得微秒的平衡,可是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郭嘉还建议秘密派人深入三郡,大力宣传益州的各项福利,号召百姓离开三郡,到长沙、到江陵、到襄阳,到所有他们愿意去的地方生活,减小三郡百姓数量,打击三郡经济,进一步增加百姓与士兵的比例。
刘璋考虑后同意了郭嘉的意见,他给于禁、周泰写了命令,让他们维持现状,加紧练兵。他又给蒋钦下了道命令,让他退回公安,整军备战。为了让于禁、周泰安心练兵,刘璋将攻打荆州以来表现夺目的杜畿从当阳令上卸职,出任长沙太守,专注长沙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