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拜道:“禀主公,经过这些日子的收集、赶制,军中已经囤积了大量舟船,可以一次性将一万五千装备齐全的士兵送到对岸,两个时辰后可以投送第二批一万人登陆,以我军的战斗力,第一批部队可在对岸站住脚跟,并在第二批部队的协助下扩大阵地面积,等到第三批、第四批登陆后,对岸之敌将陷入穷途末路,要么逃回武功困守,要么被我军全歼!”
“渭水和长江、黄河相比只能算是小河沟,在渭水上行驶的船只受水道限制,个头很少,而对岸布置了许多投石机,这些大家伙对我军的小船有很大的威胁,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刘璋道。
“禀主公!”陈宫出列道:“属下等经过商议,认为可以在两日后的清晨发起攻击,界时大军乘夜色登船,在第一缕阳光来临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当第一缕阳光出现后立即发起攻击。我军预选的的强攻之处水宽不足六十丈,灵活的小船、竹筏片刻便可抵达对岸,就算被敌哨发现,在这短短时间之内,敌军能不能从被窝里爬起来都成问题,更别提阻击我军了,属下等有信心在一日之内攻克敌军防线!”
两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刘璋规定的时限已到,别说董卓没来,他甚至都懒得再派人过来拖延,渭水两军的往来被掐断了。
所有人都明白,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晚上,刘璋吩咐伙房宰杀了大量猪羊,为全军将士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除了不能饮酒让一些士兵微微有些遗憾外,各式美味佳肴让他们有种不枉此生的感觉,但也有人很清楚,这种大战之前的“恩惠”可能需要他们用生命来回报。
刘璋没有参加这场饕餮盛宴,他和一众文武经进着最后的布置,讨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对应措施。
就在今天下午,自认得到了“尚方宝剑”的李乐扣押了张济叔侄……
原来,自从被张济夺了指挥权,李乐心中始终愤恨难平,这也难怪,一直处于前线的顶头上司杨奉他都不放在眼里,何况张济这个已经被冷落了数年的过气之人?就算张济在西凉军中辈份再高又怎么样?他李乐可不是一个尊老爱幼的谦谦君子,然而张济却是长安那位爷指定的,他没勇气反对那位爷的安排,只能满心不爽的臣服在张济手下。好在对他而言,转机很快便出现了,伍琼离开时让他暗中监视张济,如果发觉张济与刘璋有往来,则立即报长安处置,伍琼更暗示他危机关头他可以动用任何手段确保渭水北岸的安全。
伍琼明白这是一个推翻张济,取而代之的绝佳时机,按常理来说,张济倒台,上位的应该是杨奉才是,可是谁都知道,杨奉此人并不得董卓信任,全靠着李傕的推荐才勉强坐上了秦岭防线总指挥一职,当刘璋大军攻破骆峪隘口后,董卓对杨奉的不信任让他立即以张济取而代之,倒不是说他更信任张济,而是希望这两个人可以互相监视、制衡。现在坐实了张济不忠之事,董卓还会信任杨奉这个黄巾余孽吗?当然不会!如此一来,董卓可以用的人除了他李乐还有何人?
于是李乐立即安排心腹日夜监视张济,他早已经打定主意,就算张济与刘璋之事绝属子虚乌有,他也要安排“证据”让张济成为西凉军“叛徒”,为他自已上位铺路。
不过,李乐不必忙于安排“证据”了,因为在派人监视张济的次日,他便得到消息,有一个从南岸过来的人偷偷摸摸的进了张济的大帐。这个人确实是刘璋派去的,一直以来,刘璋都让张任和张绣保持着联络,当他得知张济被任命为渭水北岸敌军总指挥后,他立即派人前去说降,当然了,这并没有成功。刘璋眼见不能说降张济,立即改变主意,乘伍琼到来之机安排下离间之机。他知道无论伍琼是否中计,必然会上报董卓,而董卓疑心太重,得知消息后肯定会对张济有所防犯,说不定已经安排人监视着张济。于是他再一次派人联络张济,这一次张济依然拒绝了刘璋的招纳,但张济并不知道这一次刘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果然,刘璋派去的人被人发觉,如果不是那人机灵,跳水逃了,说不定就把命留在北岸了。当刘璋得到那人的回报后心中便明白离间计生效,如今就看效果如何了!
得到消息,李乐喜不自胜,他相信仅凭着和刘璋暗中往来这一点,张济这辈子都完了,但仅凭这一点就处置张济,除非他是掌握了西凉军每一个个生杀大权的董卓,然而张济不是董卓,没有实质的证据,仅凭这一点就处置张济,还稍显不足,毕竟张济可以反驳那是他派去刺探南岸敌情之人,甚至直接否认有这么一个人!想要处理张济,除非捉贼拿脏,否则他根本名不正则言不顺,于是他立即命人实施抓捕,只要抓到那个人便是铁证如山,那么他无论做出什么事情,那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了。可是李乐派去的人终归让他失望了,几百人在戒备森严的军营抓捕一个人,最后竟然让这位从南岸来客借水遁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