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龙兴之所> 第两百六十三章 受阻泾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六十三章 受阻泾水(2 / 2)

最后,郡尉在百姓的监视下灰溜溜跑出了城。董卓得知郡尉违逆了他的命令,将槐里完好的送给刘璋后,顿时火气,当场就要砍了郡尉的头,还是李儒以“形势危急,正是用人之际”相劝,郡尉这才躲过杀身之祸。


西凉兵撤退后,城中无人管理,百姓失去了约束,立即开始哄抢府库和原西凉军的府邸。许多百姓为了一斤粮食、半尺花布之类不惜与别人大打出手,昨天到此时,城中已经酿成许多惨案,数十百姓身亡。


刘璋得知后,一面继续追赶董卓,一面分出五百士兵占领了槐里,威风凛凛的益州军开进城中后,城内的情况很快稳定下来。


午后,刘璋军正在小憩,忽然接到北宫衍的报告,他和受阻于泾水的关羽相遇了。


原来董卓不知道北宫衍能不能为他争取到足够时间,故而率军渡过泾水,万一北宫衍拦截挫败,他便还可以以水代兵,利用泾水为他拖延追兵。自然,想要以水代兵,他便不会给刘璋留下舟船,于是他下令将泾南的所有舟船一律征用,待大军过了泾水,又在泾水边放一把火把船只烧了个精光。


追到泾水边的关羽非常沮丧,但他并没有绝望,他一面让士兵四处搜集舟楫,一面命人砍树伐竹赶制筏子。


正当士兵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游弋在外的斥候来报,一支羌兵正在全速杀来。正在为放跑了董卓而懊恼的关羽不禁闻言大喜,不知北宫衍已然成为战友的他立即下令沿泾水结阵,准备背水一战,消灭这支羌兵。


一直全力奔驰的北宫衍见关羽开始列阵,立即明白对方误会了,连忙在距关羽三里外约停兵马,同时下令刀剑归鞘,表明无意与关羽为敌的意思,随后派刘璋的亲兵前去联络关羽,说明情况。原本北宫衍还以为刘璋是为了监视他才特意派亲兵跟随,此时才知道刘璋的真正用意,不禁为自己的小心眼而脸红。


刘璋的这几个亲兵中有两个关羽以前也见过几次,算是认识,再加上看到了刘璋的亲笔书信,这才相信了北宫衍已经投降,传令大军解除战备,继续寻找、赶制渡河之物。


北宫衍领了几名羌将求见关羽,得知消息后,也下令羌兵帮忙。


然而羌、汉两军共有两万三千士兵,更有一万三千匹战马,短期之内,根本找不到这么多的渡河器材,无论北宫衍、还是关羽,只能临水大骂董卓奸诈。


刘璋得知消息,也是无能为力,只能赶到泾水边再作打算。


傍晚时分,刘璋抵达了泾水边,得到消息的关羽、北宫衍远远出迎。


刘璋和关羽寒喧几句后,便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泾水河边。


后世有个成语叫做泾渭分明,原意说的是在泾水和渭水汇合的地方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但是刘璋也知道,关于泾水和渭水谁清谁浊的争论持续了几千年,直到满清乾隆皇帝时还曾下旨让当时的陕西巡抚调查真相。虽然没能在汇合处真正一睹泾渭分明的现象,但分别看过渭水和泾水的情况后,刘璋自然得出了结论。


泾水,长九百余里,宽十至二十丈,说起来并不算宽,许多地方水不及胸,如今又是枯水时节,水深更浅,按说应该可以徒涉,可是泾水流域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水中含沙量极大,当地民歌便唱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可见在泾水河底必定淤积了大量河沙,若是徒涉,必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关羽和北宫衍忙碌了半天,也不过找到四只可供五六人横渡的小船,加上赶制的一些竹筏、木排,到现在仅渡过去不到两千人。因为渡河工具简陋,战马无法渡运,因而此时过河的清一色是步兵。虽然董卓已是惊弓之鸟,但是仅凭两千步兵追击的话,无疑是自投罗网,因而只有少量士兵乔装改扮后追了上去,大部份士兵也和南岸士兵一样,在渡口上下游搜寻船只。董卓为了防止追兵过河,在南岸的船只几乎全部烧毁,但是对北岸的破坏并不严重,最后被士兵搜寻到十几条小船。


看着载员仅十余人的小船在浑浊的河水中慢慢被撑向对岸,刘璋心里不禁着急起来,以这个速度,七万多人马全部过江没有两三天功夫根本不可能,可是等到两三天后有大量马匹代步的董卓军都在三四百里之外了,还怎么追赶?或许羌骑先行渡河,再能追上董卓,可是关羽和北宫衍早就试过了,那些战马一旦上了摇晃动荡、起伏不定的船只立即便会惊恐发狂,无论骑手如何安抚皆无用处,第一次试渡三匹马便有两匹在发狂后不慎落入了河水之中,一入水后战马更是惊恐万状,疯狂的挣扎,结果一转眼便陷入了深深的淤泥之中。一连试了数次,白白损失了八匹战马后,关羽和北宫衍不得不放弃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