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大军被泾水阻隔了大半天,昼夜兼程的陈宫乘此时机缩短了和刘璋的距离,两个时辰后,刘璋再次出发,随行的便多了一万两千大军和数名虎将。
北宫衍新投刘璋,急于立功,一路之上不许片刻停留,吃喝都在马背上解决,大军如劲风一般寻着董卓军的踪迹往北疾驰。
李儒制定的撤退计划并没有瞒着北宫衍,加上沿途的踪迹印证,北宫衍敢断定董卓军进入了并州界。得出此判断后,北宫衍一时不禁有些犹豫了,并州境内此时有两股势力正在角逐,如果他冒然率军进入并州会不会引起什么麻烦?事后刘璋会不会怪罪他?可是如果不立即行动,董卓可能就给逃了,难道要眼看着到手的大功从手指缝里溜走?
北宫衍还是比较有决断力之人,思索片刻后决定继续追击,他明白经营西凉数十万的董卓始终都是刘璋的心腹之患,只要他能够追上董卓,缠住董卓,给刘璋消灭董卓的机会,那他就是有功无过!至于追不上董卓怎么办这种事情他从没想过,别看董卓占了一天半的优势,又有大量马匹、车辆,可是西凉军中伤兵占了大半,又携带有许多物资,速度远不如他,辛苦一些,不出三天他就有把握追上董卓。
刘璋得知北宫衍追入了并州境内,不免有些担心,别看并州境内吕布、袁绍正打的不可开交,可是一但他们得知自己的兵马入境后,会不会以为自己是乘他们鹬蚌相争,来个渔翁得利?如果这样,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是继续生死相拼,还是搁置争议,先合力敲断自己伸过界的手?而且并州西部常年有匈奴活动,如果匈奴精骑来袭,是否可以抵挡?可是如果放任董卓逃回武威,个月后,董卓又将有十万精锐之士……
刘璋正想叫许褚去请荀攸、戏志才、贾诩等人前来商议,可是转眼一想便打消了这个主意,因为北宫衍先斩后奏进入并州后,留给他的选择就不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何况刘璋也不甘心白白错失良机。刘璋立即命文书代笔写了一封信,命人立即送交吕布,他在信中向吕布表明之所以会率军进入并州的原因,同时向吕布保证,他绝对没有染指并州的打算,只是借道而已……
事实上,刘璋高估了并州西部对吕布的重要性。此时的并州西部上郡一带有匈奴人为祸,加上吕布专注对付袁绍,根本没有精力去理会其他,而且并州西部人迹罕至,税赋几乎为零,在吕布看来那就是一片荒蛮之地,纳入手中不但收不来税赋、征不来壮丁,反而要屯兵防备匈奴,那无异于白白背上一个沉重包袱,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吕布认为只有傻子才会愿意,因而吕布对此的控制力十分薄弱,只是将其一个缓冲地带,以前是和董卓,以后应该就是和刘璋了,只要刘璋不觊觎太原郡,这个包袱刘璋愿意背过去,就背过去好了。
可惜刘璋对此并不知情,他认为并州境内有吕布、袁绍,甚至匈奴三方逐鹿,外有鲜卑窥视,已经是一锅粥了,他如果再掺上一脚,这锅饭就没办法下咽了,正因担心陷入泥潭,让他白白错失了一个良机,否则他大可占据上郡,缓图太原,一旦太原入手,则可居高临下,俯视幽、冀两州。
因为并州境内情况复杂,刘璋不得不下令大军放缓了步伐、加强警戒,防备可能的袭击,同时将大量探子向四面八方撒下去,仔细探查行军路途周边的情况。
北宫衍并没有如刘璋那般担忧,他的麾下清一色羌骑,就算匈奴大军前来袭击,打不过,跑,他还是有信心的,一万三千羌骑在他的率领下马不停蹄的往北狂奔,漆原、雕阴、高奴一一被甩在后面。
然而整整四天过去了,大大出乎北宫衍意料的事原本他以为最多三天就能够追上的董卓此刻仍然不见踪影,四天来他唯一所见的只有大军过后的踪迹,至于敌军,那是半个人影也没有发现。
北宫衍脸色阴郁的回头看了看破败的城墙,那是秦统一天下之前修建长城的遗址,自从秦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将长城向北沿伸后,这些长城便失去了抵御匈奴的作用,慢慢被废弃了,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如今的长城大多只剩下一些模糊的遗迹和一道小土埂。
再往前走,就将走出并州,进入匈奴境内了,虽然同为马背上的民族,但是和匈奴纯游牧不同,羌人乃半耕半牧,尚武之风不及匈奴,北宫衍嘴里不在乎匈奴的威胁,心里还是有几分担心的,一来他属于“客场”作战、人地皆生,二来,他的兵力有限,如果对方来个几万骑,无疑会对他产生巨大的威胁。
只不过大军都已经到了此处,断无再停下的可能,北宫衍只能希望刘璋的速度快一些,不要离的太远,如此一来两军可以相互支援,安全保证大大增加。